下山国铁总裁是被谋杀的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此外,就是法医学家对尸体所做的鉴定。

关于下山尸体的意见,东京大学的古畑博士和庆应大学的中馆博士是完全相反的,这已是尽人皆知的事了,没有必要再去详细叙述。总而言之,古畑博士据看不出“生理反应”的痕迹这一理由,认为下山是死后轧断的,而中馆博士却说下山是活着被轧的。不言而喻,所谓“死后轧断”是指死了以后才被轧的,死人自然不会自己走到铁轨上躺下来,因此,这是一种谋杀论——即是说,凶手先把下山杀死之后,再让列车把他的尸体轧断的。这是医生做鉴定时所使用的语言,故意不说死者是自杀还是被谋杀;而审慎地使用了“死后轧断”这样一个说法。

中馆博士这样反驳他的意见:“我曾经解剖过紧接着‘下山事件’而发生的‘三鹰事件’(一九四九年七月十七晚上,停放在三厅车站车库里的一辆电车突然冲了出来,造成六人死亡和十三人受伤的惨剧。这一事件是美当局为了镇本共产和左翼工会会员而制造的。事件发生后,本反动政府立即诬指为共的谋,逮捕了员和工会干部等十人。在人民的烈反对下,本法院于一九五五年六月被迫宣判九名被告无罪,但仍坚持判处被告竹内景助死刑。——译者注)的六个牺牲者以及某一卧轨自杀者的尸体,发现有以下值得研究的迹象:囊、丸和茎出血。眼睑部的皮下出血。手脚的皮下出血。就被轧死者来说,并不是个个都有囊、丸和茎出血的迹象,但是被轧死者有这种迹象是值得重视的。据说这次下山总裁的丸、茎、手背和脚背都有内出血现象。这并不足以说明他是‘死后轧断’的。”众所周知,警视厅侦查一科借助于中馆博士的这个意见,把它当作采取自杀论的据。古畑博士却指责说:“解剖尸体时中馆博士既不在场,他也没有看过桑岛博士的鉴定书。那末他是据什么来反驳并断定为自杀的呢?他的用意令人无法理解。中馆先生既没有资料可据,也没有权利来作这样的发言。”这一点姑且不论,侦查一科为什么把古畑博士的死后轧断论抛在一边,却采纳了既没有看到尸体也没看到鉴定书的中馆博士的意见呢?

下山曾到现场附近的末广旅馆去睡过觉,这一点加强了一科的自杀论的论据。但是二科却认为末广旅馆这一线索是一文不值的。原来发生事件的当天,二科曾调查现场及附近一带,彻底侦查过有哪些目击者。但是那时本还没有出现末广旅馆这条线索,后来才由一科提出来。二科说这简直是荒谬。不仅如此,二科还说,在侦查工作的最初阶段,该科曾对《白皮书》上所载的“目击者”当中的几个做过调查,当时并没得到《白皮书》上所援引的那些供述。过了那么久,同一个人却说起他目击到了什么什么,真是令人吃惊。总而言之,二科完全不信任一科的侦查报告。一开始就认为下山是被谋杀的是侦查二科的二股股长吉武,以及当时在本案中担任检察官的布施,但是布施检察官不知怎地以后又倒向自杀论方面去了。

如前所述,知名人士当中,当时的国营铁道公司副总裁加贺山之雄至今仍然认为下山是被谋杀的。加贺山在《本》杂志中阐述他的意见如下:“我认为出现在末广旅馆的下山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替身。旅馆里的人们并不认识下山。如果使用大致相像的替身,就很容易蒙混过去。从出事起一直到今天,我一直认为下山是被谋害的。下山的尸体被发现时,我凭着直觉到他是被谋害的。因为下山总裁非常喜搜集情报,他常常通过自己的下属和朋友搜集到我们所不知道的情报,过后又得意洋洋地向我们炫耀说:‘我连这样的事情都知道哩。’因此,知道他有这种癖好的凶手很可能用‘请你独自到三越来,有重要情报奉告,’这样的话巧妙地把他引了去。然后凶手就在三越的地下铁道胁迫他,把他带到什么地方去了。也就是说,下山从三越的地下铁道被绑架的可能是很大的。”前副总裁加贺山的这段推理是很有趣的,在某些地方也可以看出它的可靠。因为我认为当时担任副总裁的加贺山在一定程度上推测得到下山身边的事情以及他所面临的危险。对于他的结论,我是持完全相反的立场的,但对他提供的个别资料,我却颇有同

加贺山的文章接着说:“当时国营铁道公司正为解雇十二万人这个重大问题而搏斗着。当然,裁员并不是什么可喜的事。但是当时国铁把从军队上复员的人以及从海外撤回来的人员都包了下来,职工总数膨到六十三万名。我们打算把膨的人员一下子裁减为五十万三千五百人,使国营铁道公司的经营‘合理化’(即“产业合理化”这原是一九二五年开始于德国,以后又由各资本主义国家群起效尤的一种措施,目的在于裁减职工、加强劳动强度以增加资本家利润。一九四九年四月,吉田茂政府开始执行裁减职工一百五十万人的计划,以实行国营和私营企业的“合理化”——译者注)。我当时身为铁道总局的长官,不得不拟定裁员计划。尤其是,在这次裁员的三年前,在夏秋之就曾计划裁员七万名。当时,伊井弥四郎和铃木市藏等人(以后他们在共产内都升到相当高的地位)还在国铁里,他们在共产德田球一的直接领导下,对裁员进行了猛烈的抵抗。因此,计划在眼看就要实现时垮了台。由于有这样的先例,我们估计这次裁员一定也会遇到相当强烈的抵抗,事先做好了充分的神准备。尤其令人担心的是,处在现场烈斗争中的负责人会不会在‘使用实力’的过程中吃到很大苦头呢?我们正在拟定相应的对策。

“在事件发生的约莫一个月以前,即六月一,下山以总裁身份来到群情昂的国铁。他担任总裁后,马上就面临连与工会进行集体谈判的局面。七月二,他与工会方面进行了最后一次谈判。谈判席上的气氛紧张到极点。但是下山总裁告诉工会方面说:‘为了国铁的合理化,计划一定要坚决执行。’这是他最后的宣告。

“以后就只等实行了。我们决定于七月五在现场宣布第一次裁员——七月四是美国国庆,因此故意避开这一天。四仅仅宣布了有关总厅的裁员名单。

“但是另一方面,美军总司令部的民用运输局却命令我们在七月三以前执行。领导这个部门的官员名叫沙格农,他简直是个地道的堂吉诃德。这个沙格农对于决定在七月五裁员一事大为不。在七月三那天,他前挂着手,喝得醉醺醺地闯进下山公馆,谩骂了一通。他原先在美国一家小小的铁道公司担任科长级的职务,对铁道其实并不怎么在行。一到本,竟当上了民用运输局局长。他还说本的铁道就是‘麦依·瑞欧若德’(英语的译音,意思是“我的铁道”——译者注)。瞧他这副样子,简直就是把本的国营铁道看作他私人经营的铁道。他就以这样一种心情来发号施令。”以上引用得未免长了一些,但是从加贺山的这篇文章里依稀可以看出形成“下山事件”的背景和当时的情势。

四把加贺山的这些资料整理一下,再加上我的注释,大致可以归纳出下列几点:一、战前,国铁拥有职工二十万人;战争期间职工人数增加了,当时已有六十万人,膨了三倍之多。自昭和二十四年六月一起,国营铁道公司改为公共企业,必须自负盈亏。按照新制定的“定员法”(一九四九年六月本政府开始实行的一道法令,把政府机构的名额固定下来,超出编制的人员必须裁汰。——译者注),要把同年五月底的五九八、一五七人在七月底以前裁决为五〇三、〇七二人。也就是说,要裁掉约莫九万五千人。

二、国铁工会反对公司当局所发表的方案,自六月二十三到二十六在热海召开第十五次中央委员会会议,决定“在最坏的情况下使用实力,包括罢工在内”

“最坏的情况”肯定是指在总部进行的集体谈判的破裂。这个决定是把四月里召开的“琴平大会”上所决定的“反对裁减机构”的运动方针加以具体化。由于遭到民同派(民主同盟派的简称。这是本工会运动中的右翼组织。——译者注)的剧烈反对,中央委员会的这个决定直到天已破晓才付诸表决。

三、当时的运输省次官下山定则当上了国营铁道公司第一任总裁。下山原是技术部门出身。当时的首相是吉田茂,运输大臣是大屋晋三。大屋是企业家。

四、七月一,国铁当局和工会方面进行了第一次谈判。列席的有运输大臣大屋、下山总裁、加贺山副总裁等人。工会方面的中央斗争委员会副主席铃木市藏等拒绝了国铁当局的方案,竭力主张裁员应通过“集体谈判”来进行,但国铁方面说明按照“定员法”的规定,当局不必通过“集体谈判”就能实行。

七月二,进行了第二次谈判。国铁当局和工会的意见无法调和。下山总裁宣布说:“双方各讲各的,也谈不出个结果来。谈判就此结束吧。”谈判就这样破裂了。国铁当局方面决定在七月五宣布裁员,并在七月二十以前大致完成这项工作。

五、美军总司令部民用运输局局长沙格农对国铁决定在七月五裁员一事不,深夜闯进下山公馆,向他叫嚷道:“提前干!”下山定则并不是由于私仇而“被杀害”的。《白皮书》上刊载着加贺山这样的供述:“总裁是不是为了与森田信子的关系而受到威胁,并遭到暗算的呢?”但是加贺山自己也明明知道这是无稽之谈。我认为下山是被谋杀的,这里我要把这一谋杀案的背景追究个水落石出。

下山为什么独自在五早晨到三越去呢?自从他在商店里消失后,直到第二天早晨变成死尸在五反野常磐线的铁轨上被人发现为止,这期间总裁的行踪如何?对这个疑问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疑问,大家都希望得到解答。比方说,大量黑糊糊的油为什么没有沾在上衣上,却只沾在内衣上?从上衣和衬衫口袋里抖出来的以绿为主的粉末究竟是什么?没能在尸体附近找到的领带、眼镜和打火机究竟到哪里去了呢?袜子被油浸得漉漉的,鞋里面为什么却没有沾油?如果是被人谋杀的,行凶现场(第一现场)究竟在哪里,并且是以什么方法搬运到辗轧现场(第二现场)去的?尸体里所剩下的血为什么少得出奇?

赶快来解答这些谜固然重要,但是先看看事件的背景也同样重要。

为什么呢?因为把事件的背景清楚,似乎就会提供一些线索,帮助我们解答下山临死以前的行动和关于死尸的种种离奇的隐谜。

关于“下山事件”的背景,我采用了加贺山副总裁那篇文章的顺序。其实,为了让读者理解事件的背景,把这顺序颠倒过来反而更好懂一些。

也就是说,先以最后的第五项——沙格农在七月三深夜为了裁员问题到下山公馆去,把总裁骂了一顿那件事写起,反倒容易理解一些。

说得确切一些,沙格农闯到下山总裁家去骂他一顿的时间,是七月四凌晨一点钟。当天下午一点钟,下山陪同增田官房长官到首相官邸去拜访吉田首相。接见前,他们一起等候了一会儿。这时,下山对增田长说了声“今天下午一点钟还有重要会议”就回去了。可是后来增田一查问,才知道国铁并没有召开任何下山应该出席的重要会议。下山在这天下午一点钟托词中途离去的谜,留待以后再来推断。

前面已经说过,下山本来约好了要在第二天(五)上午十一点钟和加贺山副总裁一起到美军总司令部去,以便向民用运输局作裁员情况的报告,但是上午十点钟以后还不见总裁的影子,于是大家着起慌来了。加贺山副总裁在十二点左右回到总厅来,听说还没有总裁的踪迹,就凭直觉到出了什么事。于是就在与政府、警视厅、总司令部取得联络的同时,提出了通令侦查的要求。

我一向认为,像下山总裁这样一个高级官员刚刚有数小时下落不明,马上就用无线电到处广播,呼吁大家协助寻找,未免之过急了些。正如加贺山所说,一定是从外人眼中看来,下山身边也充了不安,以致使他“凭着直觉到出了什么事”这种不安究竟意味着什么?无论如何也得把当时美军总司令部与本政府的关系说清楚,才能使人了解为什么下山为了裁员工作不得不经常与美军总司令部保持联系,以及民用运输局局长沙格农为什么会闯到下山家来发脾气。

在美国占领下的本政府是不能站在独自的立场上来起草法令的。

因此,当时本在制度上的改革没有一项是本政府独自进行的。按照“定员法”来进行的国铁裁员计划也不是政府拟定的,而是美军总司令部拟定的。由此可知,运输方面的首脑沙格农是从这个意义上来把本的铁道叫作“我的铁道”的,从而我们也大致能了解他何以会深夜闯进下山总裁公馆去吵闹。至于沙格农这么发脾气的直接原因,在下文大概就清楚了。

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当时美军总司令部内部的情况,才能说明美军总司令部为什么要在自负盈亏这样一个冠冕堂皇的名义下,把本的铁道改为公共企业,并制定“定员法”来大批裁员。

然而,战后横行跋扈、使得本发生变化的美军总司令部的历史,迄今还没有人来写。媾和(指一九五一年美签订的旧金山片面“和约”——译者注)生效后已经过了将近十年,像“美军总司令部史”之类的正式纪录也还没有公布。

如今大家都已经知道,在本的占领军总司令部(即美军总司令部)内,以麦克阿瑟为中心,情报部和民政局之间的争权夺利一直闹得很厉害,但是更详细的情况一般人就不知填了。

关于这事,最近某家杂志以《美国的间谍特工机关》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描写美军总司令部内部的勾心斗角。作者叫大野达三,多半是个笔名吧。这是一家左翼杂志,会使人认为上面所刊载的文章自然是有偏见的,但我读后后却到大体上是公平的记述。既然有关美军总司令部史的着作如今还没有出版,我就姑且以这篇文章为线索,把“下山事件”的背景大致勾勒一下吧。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