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是怕引来注意,他连这点钱都不会给。
天下大,诸侯并起,不服管辖的地方比比皆是。
即使没有战祸蔓延,也只是维持个表面状况。
竹山县既小又穷,朝廷不发俸禄,薛知县索比照着前任知县
纳的税银,先扣下一半,再扣除自己与佐官的俸禄,剩下的这些
要不要。州府若是来人,薛知县就带着差役下田种地,避而不见,见面也没好声气,总之一
不拔。实际上竹山县这二十多年来,百姓
子好过了何止一倍。
竹山县的县衙平里也不按照朝廷规章办事,否则库房怎么能说开就开?府衙县衙的库房的东西都是国家所有,即便救灾,没有申报没有批文,擅动是大罪,轻者免官重者
放。就连县志,也不是想看就能看到的,除非身有功名,或是事迹被载于其上。
不过这些到了薛知县这里,全都不算事,因为他到竹山县之前,县衙库房里空得连老鼠都饿死了,县志更是无人编撰。
本地既无文人墨客,也没有沽名钓誉的乡绅,连县学都办不下去,前任知县像扔烫手山芋一样迅速接了印信,忙不迭地走了,一天都不想多留。
除了知县,原本衙门里还有县丞、县尉两位佐官。
当时为了省钱粮,小县的县丞之职直接被取消,而县尉陈老太爷,一辈子都没等到调令,七十岁了还顶着这个官衔,现在索在家养老,公务都丢给了秦捕快。
于是李师爷跟秦捕快,一个做着县丞的活,一个干着县尉的活。
李师爷铺开地图,说得头头是道。
墨鲤对照着记忆里走过的山路,发现歧懋山实在不算什么,它周边三百里也只是平州府西北一部分,再往下看,数条山脉横穿平州府南部。
“如果沿着歧懋山一直往西北走,就是蛮族的地盘了,穿过草原就是昆仑山。”墨大夫心里一动,昆仑山自古就有仙人传说,记载也多。
“过平州府,往东是雍州,如果要去太京,必须要走这条路。”
“不用了,我打算去北方。”墨鲤决定出关,这样往东可以去天山,那里有珍贵的草药,往北是昆仑,神怪志异多不胜数,路程虽然远了点,荒芜了些,但是胜在无人打扰。
“也好。”薛知县似乎早有预料,他笑道,“墨大夫在这里稍等片刻,老夫这就去给你开一张路引。”说完就往书房去了,等他再回来时,手里不止有路引,还有一封信。
“老夫还有一事相托。”薛知县把信函放在桌上,笑眯眯地说,“老夫的女儿嫁在邻县,墨大夫也是见过的。如今大雪封山,人信不通,劳烦墨大夫绕路带个信。”这不是什么难事,墨鲤应了。
等他接到路引一看,却愣住了,因为上面虽然是他的名字,但不是竹山县开出的路引。
“青州府?”青州在东边,靠海的地方,距离竹山县怕不是有三千里路。
薛知县居然点头道:“没错,正是青州府的路引,府君的幕僚写得一手好字,还是我的同年,他的字迹我能模仿,就顺手用了。印章的事你不用担心,做得很真,挑不出错处。”
“……”不,他纠结的不是这个。墨鲤认真地想了想,薛令君这是怕自己出去之后“惹到事”,连后患都提前解决了,免得有人追查他的来历。
“多谢薛令君提点,出门在外,能不用路引,在下尽量不用。”翻城墙还能省掉城门税呢!
想到竹山县的太平光景,墨鲤很快就接受了这个办法。
薛知县意地摸着胡须问:“秦老先生祖籍青州,你会说青州话吧?”墨鲤点了点头。
“不知墨大夫何启程?”
“明晨。”
“县衙事务繁忙,明就不特意相送了。李师爷,代老夫送客。”薛知县也没端茶盏,目送着墨鲤离开,直到二堂空无一人,他还摇头晃脑地琢磨着什么。
“总觉得他这趟出门,会出事。”薛知县心生不祥预,却又不像话本里那样有掐算的本领,不知道祸从何来,只能闷在心里。
他自言自语道:“秦逯也不知在想什么,他这徒弟,本事是够了,却与世俗格格不入。这世道不太平,怎么会不出事呢?不过……”只要不遇到孟戚,就算有事也不会太凶险。
薛知县想着想着,又放下了心。
***三后,平州府麻县小河镇。
麻县附近也有座山,叫做冠山,并不是因为它长得像
冠,而是
冠本来就像山。此地距离
山不算远,恰好又在
山的北边,从地图上看就是
在头顶,于是得了个
冠山的称呼。
冠山下面有一条河,附近就是麻县最富庶的镇子。
这里可不像竹山县那么偏僻,河道连着一条水路,偶尔能看到商队。
今年特别冷,河面都被冰封住了,往热闹的码头也看不到人影。
墨鲤站在镇口望了望,发现这镇子比竹山县城还要大一些,足足有三条街,房舍宅院也多,看来要找上一阵了。
说起薛知县的女儿,跟墨鲤(外表)差不多的年纪。
薛娘子的夫婿,正是竹山县那位县尉陈老太爷家的孙子。
陈县尉有六个儿子,孙子一大把,多得连陈老太爷自己都不记住。人口多了,吃饭的嘴也多,靠陈老太爷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