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超级金手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对面那个考生的哭泣声引起了连锁反应,只片刻,考场其他地方响起了低低的动。

科举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来说就是一条金光大道,这座独木桥过去了,得了功名,就是人上人。可同童子试的前两场不同,这场院试的竞争烈程度却要高上许多,别看区区一个秀才功名,不少人考了一辈子,都于这个名号无缘。

当年苏木在读《儒林外史》时,读到范进的几个朋友都四五十岁,考了几十年,还是个老童生时,还觉得不可思议。在他看来,一个秀才功名,也就是后世大学本科的程度,只要用心读书,要考上也不难。

等穿越到明朝,真实坐在考场,他才发现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确实,每两年保定府都会出一两百个秀才,可上面未必有你的名字。而你苏木,也未必是这个时空这个故事主角。

听到这阵动,几个衙役提着子凶神恶煞地冲过来,对着考棚里的书生就是一通捅,大骂:“闹闹闹,闹你个娘!”

“自己作不出题目,怪得了谁?别以为你读了几年书就想做官,咱们大明朝,你考不就是个!”

“大明朝!”苏木一个灵,面上豁然变,忍不住叫起来:“对啊,现在是明朝,而那个冯桂芬是清朝人啊,清朝人啊!”

“抄清朝的章,应该不算是作弊吧?”这段记忆清晰起来。

没错,这个冯桂芬乃是清朝道光年间有名的思想家,散家。号林一,江苏吴县人,曾师从林则徐,乃是洋务运动的先驱人物之一。进士出身,官至翰林院编修,江南制造局管事,妥妥的读书人出身。

而自己在先前抄下的这篇章正是冯桂芬参加道光二十年会试时所作,考这篇章,冯规芬拿了一甲第二名,也就是“榜眼”用榜眼的章来对付区区一场保定府院,那不是杀用牛刀吗?

是必须的,不那才是咄咄怪事。

“老天爷让我穿越到明朝来,并没有置之不理。”绝处逢生的觉很跌宕,一刹间,苏木有种想哭的觉,只不管不顾地叫着。

正在这个时候,一子桶进来。

原来是一个衙役见苏木闹得实在不象话,决定给这个酸丁一点厉害瞧瞧。

苏木大吃一惊,慌忙跳到一边。

可因为脚下被椅子绊倒,一股坐到地上。

那衙役哈哈一笑:“疯子,疯子,马上就要卷了,你闹什么?”苏木也张开嘴笑着,提起右手,一拳拳砸在地上。他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话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半天才低低地吼了一声:“这次院试,头名案首的斯密达!”正如刚才那个衙役所说,第一场的‮试考‬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再不能耽搁。

苏木按捺下扬的心绪,走到桌前,也顾不得坐下,提起笔,一个字一个字地誊录着那篇章。

风得意马蹄疾,这一次同往常不一样,竟是出奇地快,先后也不过用了三十来分钟。

写完,提起来,朝墨迹淋漓的卷子吹了一口气。

苏木知道,自己这次‮试考‬算是彻底过关了。

他想得清楚,第一题自己做得勉强,可因为那篇章以前作过,也经过韶先生的修改,得个等应该不难。

至于最后一道试帖诗,也不过相当于附加题,只要格式和意思对了,也没那么多讲究。所以,对于即将开始的另外一场‮试考‬,苏木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试考‬,尤其是以章决定成败的‮试考‬,只需有一个亮点就足够了。其他题目,你只要让人挑不出错即可。

单凭第二题,我苏木在一众考生已然是光彩夺目,让人无法忽略了。

等到抄完,又因为先前考场喧哗,费去了一点时间,就到了收卷子的时间。

至此,本届保定院士的正场算是考完了。

最后一场加试的发题时间应该是晚上,明天一早卷,然后大家就可以回家去了。

对面那个考生显然是作得不好,了卷子之后,就躺在炕上,再不动弹一下,如同死去一般。

完卷后,苏木朝放在考棚的马桶撒了一泡,也没办法洗手,就从考篮里摸出两块烧饼啃了起来,这是他的晚饭。

饼子已经冷透,有些卡嗓子,但吃在嘴里却是异样的香甜。

苏木也不知道第二场什么时候开始,吃过饭后也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躺在炕上睡觉。

实际上,他此刻还沉浸在侥幸过关的强烈兴奋之,本就没办法平静下来。

从考篮里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小铜炉,点燃里里面的木炭,烧了一壶水,给自己泡了一杯茶当着犒劳。

茶香四溢,看着氤氲而上的热气,苏木又回忆起先前所抄的那篇章的来历。

这一想,他突然了一口冷气,喃喃道:“原来这篇章就收录在导师所编纂的那本《《明清八股选》里啊,这本书先后历时四年,作为先生的助手,这两本稿子从开始创作到现在,期间增删校对,历,一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拖延下去。不但导师改稿改到崩溃,就连我也将这两本书背得滚瓜烂。”苏木穿越到明朝之后,随着自己逐渐融入这个时代,对于现代社会的事情,也刻意地回避,以免勾起回忆,产生不必要的惆怅和郁闷。

到现在,他才突然发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现代世界,想着现代社会的亲人和朋友。

只是…永远也回不去了!

再说那本书,里面总共收录了一百多篇优秀八股。其,主要是从明至清几百年历届会试的状元。

今天所做的第二题恰好同清朝道光二十年会试的题目撞车,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历届会试状元…啊,这不就是一个超级金手指吗?以前的‮试考‬就不说了,就那本书上所说。明年,也就是弘治十七年的闱,状元好象是一个叫康海的人,他的章也收录在导师的那本书里。”

“也就是说,明年会试的题目我苏木已经提前知道了。”

“至于弘治十八年,弘治去世之后正德登基,开了一场恩科。那一届会试、殿试的状元叫顾鼎臣,章也被收进集子里。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直到国历史上最后一场科举的会试题目和范都尽在我苏木掌握之。”

“还有比这更超级的金手指吗?”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