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苦心孤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定风剑陈平一学之下,就大为惊异,忍不住问道:“朱老前辈,你这十二招剑法…”假朱一吾老气横秋道:“你是学本事要紧,还是说话要紧?”定风剑陈平一哆嗦,哪敢再开口,只好在闷葫芦里专心学剑了。

其实这十二招剑法,正是古剑秋针对大风剑法的缺点研创出来的。要知古俨秋一身所学博杂已极,加上他本身天赋奇高,和事事留心,上次与中州剑客卓哲元手之后,中州剑客那套名动江湖的大风剑法,竟被他发现了许多漏。于是他就有心帮对方一个忙,在没事的时候,替对方研创了这十二招剑法以补偏救弊,使大风剑法成了一套真正的完美剑法。此中内情,古剑秋又哪能告诉这位定风剑陈平。

天香银凤卓莆雯调息未毕,定风剑陈平已先学会了这十二招剑法,以后威力的大小,那就看他们师兄弟自己的努力和各人的天赋才智了。

假朱一吾教会了定风剑陈平那十二招剑法之后,将那册“天一神功”往定风剑陈平手中一道:“你师妹功将行,我不愿和她多罗嗦,你把这‘天一神功’给她,大家找一个隐秘的地方,练好功夫,再去找古剑秋算账吧!”说罢,不待定风剑陈平再有开口的机会,拔起身形就走了。

古剑秋做了这件事之后,心中略安,回到藏衣服的地方,正要穿回外衣时,却忽见老远有一条人影疾驰而来。

人影越来越近了,古剑秋神目如电,已看清了来人是谁,心中一喜,横身飘出,挡住来人哈哈一笑,道:“来者可是多事老人朱一吾老前辈?”多事老人朱一吾身形猛然一刹,落在古剑秋身前,随又霍地退了三步,一阵惑道:“尊驾是谁?竟敢当面冒充老夫!”占剑秋哈哈一笑,揭下人皮面具道:“晚辈,古剑秋!”多事老人朱一吾修眉一皱,不乐地道:“老弟,有些事情你未免做得太过分了。”古剑秋笑道:“老前辈放心,晚辈绝不敢有辱你老清誉。”多事老人朱一吾道:“不问你冒充我身份的事,我是说你对待卓老儿二徒一女的手段,未免太狠,把他们折辱得过分,尤其雯丫头一个女孩子家,她还能活得下去嘛?”话声一顿“唉”了一声,接道:“你要对付他们,为什么不不先找我商量商量?”古剑秋道:“晚辈没错呀!”多事老人朱一吾气得老睑发白,顿足道:“人家好好一家人,被你得惨兮兮,你还没有错,你…你…老夫真怀疑从前你向我说的那些话了。”古剑秋道:“晚辈确实没有做错!”多事老人朱一吾苦笑一声道:“你大概又有骗人的理由,老夫就再听听你的道理吧!”此老气是气,但古剑秋那静如山岳的郑重样,还是把他折服了。

古剑秋道:“晚辈的理由,只有四个字,那就是‘苦其心志’。”多事老人朱一吾一叹道:“一个柔弱的女子,你就是死了她,还能得出一个什么名堂来?”古剑秋道:“刚才晚辈化装你老人家追上他们,已有所安排了,包你不出三年,卓姑娘再出世时,便足以领导各大门派和我们这些妖魔鬼怪一战了。”一口气说到这里,忽然叹了一口气,接道:“到时候只怕还得麻烦老前辈设法替晚辈留一条退路。”多事老人朱一吾望了望古剑秋,想到古剑秋将来必然的处境,不由也是一叹,脸有些戚然了。

古剑秋却忽然朗笑一声,道:“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吧,不知老前辈对我的看法,能不能恢复?”多事老人朱一吾讪讪地一笑道:“你说来倒是很像那么一回事,只不知你刚才追上他们做了些什么事,也该让老夫知道知道,以免将来碰见了他们不知所对。”古剑秋道:“这个当然,晚辈理当对老前辈说明。”接着便将刚才的经过,据实告诉了多事老人。

多事老人朱一吾只乐得笑嘻嘻地道:“你这样一来,用真是替老夫脸上贴金了。”古剑秋道:“将来这种事情还多着呢!只是你老人家如果因此倒了霉,可不能说晚辈有意陷害你呵。”多事老人朱一吾呵呵笑道:“老弟,你是好事做尽,恶名自背,老夫不劳而获,就是倒了霉,也是应该的。”

“老前辈真不怕倒霉?”多事老人朱一吾道:“老弟又有什么往脸上贴金的好事,让老夫沾光?”古剑秋一笑道:“我们边走边谈吧!”于是,他换回了自己的装束,恢复了本来面目,和多事老人朱一吾-同回了古庄。

由于今情形特殊,当此古庄开府大宴天下群雄之,古剑秋与任何人走在一起,都是礼貌问题,无需担心别人疑心。只是,当他们快近古庄时,二人仍表演了一趟“虚情假意”用过分客气,掩盖了真正的友情。

回到古庄,多事老人朱一吾自去与各正派同道周旋,古剑秋却被古夫人传了进去,足足训了两个时辰。

古剑秋一腔心事,有苦说不出,他所能做的。只有闷声挨训;默不作声。要不是老庄主古斌正在热衷中霸天兴头上,赶来把他叫了出去商议大事,可能这顿训,两个时辰都训不完。

‮夜午‬,古剑秋抱着枕头,闷声大哭了一场。

第二天一早起,古剑秋又成了一块又硬又冷的钢板,周旋于黑白两道群雄之间。

古庄开府之宴,是定在正午举行。但,天刚一亮,古庄前院广场上,就已是人山人海闹翻了天。

为了什么?这又是古剑秋的花样。

原来由于所请宾客,无一不是黑白两道知名之土,在座次编排上,发生了问题。到底谁坐首席,谁陪末座呢?

这个问题,不但办事人作难,就是老庄主古斌也无法像天平一样,决定谁上谁下。而武林人物对那座次的上下,又重视得要命,一瞪眼,就怪上了主人。

于是,就凭着古剑秋一句话:“凭武功分高下!”在广场上搭起了三座高台。三座高台分别装饰着红、黄、蓝三种颜,配合着大厅之内三种席位的等级。

最高,黄次之,蓝更次,另外还有一种设在天里的天席,那算是不入的等级。

三座高台,就是决定席次高低的比武场地。每座高台上都有古庄派定的掌台高手。

红台上是十六位六旬左右的老者。黄台上也是十六位却都是四十岁左右的壮大汉。蓝台也是十六位,不过是些二十四、五岁的初生牛犊。

比武定座的规定是:1、每台十六位掌台,任人指定挑战。2、过手以二十招为限,平手算挑战者胜。3、胜得红台掌台者,入最高席次,胜得黄台掌台者,人次等席次,胜得蓝台掌台者,入三等席次,不愿上台比武,或败于蓝台者,不入席,天席款待。4、个人名义决定个人席次。5、团体名义决定团体席次,任何-个团体,可选派一位武功最高的上台比武,一人的胜败决定整个团体的席次高低。6、擂台选定,任由挑战者随意,可以由蓝、黄、红步步高升,也可以由红、黄、蓝节节下降,更可以采取中庸之道,先打黄台。7、来宾不分身份,一律平等,不设保留席次。

这种别开生面的定席方法,虽使各方来宾心底多少有点不快,但却另外给了他们一种人前面的鼓舞。

尤其是那些名声不大显赫,闻风而来的不速之客,都抱着赌钱的心理,跃跃待试,如能一举成名打入上等席次,那岂不是意外的收获。有了以上的心理作用,古剑秋这个花样,一开始就显得非常成功。

因为,天还没有亮,三座高台之前,就挤了跃跃试的自命高手。天刚一亮,就有人叫着要登台脸。

好在开始比武的时间没有硬规定,只要台下有人要求,古府也就来者不拒,马上接受。最早的这一批,大约都是眼高手低之,起初大家的目标集中在红台之上,都想一举成名,坐上上等席。

只见一个一个向红台之上跳去,又见他们一个一个地一伸手又跳了下来,似乎连半招都没过。

红台不成,于是目标又集中到了黄台,黄台经过一阵热闹之后,风水又转到了蓝台,蓝台一阵热闹下来,只有一位名叫震三江的胡大勇在前获得了一条蓝的缎带。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