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杨家将4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宴后,杨茹再也没有见过潘贵妃。落入冷的女人,等同于在这中永远消失。潘贵妃之后,再无人跟与这位宠冠后的昭贵妃相较量。

皇帝给小女儿取名为赵懿桐,封平乐公主,尚未及笄便封公主,恩宠可见一斑。至于四皇子,按资排辈取名赵瑞,得皇帝亲自教养,年岁稍大后,又得德高望重的博学大家教导,帝王期望,有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未来芳千古的宋成宗,如今却还是牙牙学语的孩子。

昭纯里。

“官家。”杨茹看着男人阔步而来,忙将怀里的女儿娘。一旁咿咿呀呀的儿子正啜着手指头,看到这个有点悉的男人,连忙出声想要引起他的注意,见他望向他,又歪着小脑袋做出不解状。

“瑞儿和桐儿今可乖?”皇帝抱起儿子,笑着蹭了蹭他的脑门,小家伙不地皱起了脸,咿呀着要娘亲抱。

杨茹接过孩子,笑着亲了一口,婉颜对他笑道:“他们今儿没怎么闹,有娘看着,也不累。”皇帝能够同意让孩子在她身边长大,对此她真心

皇帝逗了孩子一会,杨茹便叫人将孩子带下去喂,待会再带回来。从小就培养他们和父亲的情,这是杨茹计划的一部分。

杨家富贵门,却也不会过于冒头,皇帝大概也知道杨家的心思,没有再启用四郎五郎,反倒是赐了个闲职,让他们悠闲度去了。至于七郎…说起来也是好笑,他竟然和山寨大王的女儿扯到了一块,一时之间闹得城风雨,杨家为此更是闭门不出,低调到了极致。

皇帝年纪渐大,太子却沉,杨茹看得出皇帝对瑞儿抱了多大的希望。正因为此,她处处更加小心,对瑞儿和桐儿的教养更是不敢放松。皇后和她如今只面上维持着和气---为了太子,中也不可能看杨茹母子痛快。

眨眼孩子就到了五岁,皇帝终于圆了自己当初的诺言。皇帝亲自陪着昭贵妃回家省亲,声势浩大,朝廷内外,无不震动。

瑞儿和桐儿五岁,正是调皮的年纪。见到杨家的几个侄儿侄女,更是乐得不行。三岁的杨宗保眨着萌萌的大眼睛,一脸敬仰地跟在瑞儿身后:“哥哥,我是宗保,你是哪个呀?”柴郡主在一旁笑:“宗保,这可不是小哥哥,你得喊他一声叔叔。”杨茹看到小宗保着口水一脸不解的模样,真是萌到不行了。

“小宗保呀,我是你…”在称呼上,杨茹为难了:“姑?”真是囧了个囧,她竟然都成姑了。

皇帝见她那快哭出来的模样,真是忍不住乐,无论过了多少年,她这率直的子,还真是一点都没变。

妃,还想不通呢?”省亲回,皇帝依旧忍不住拿她打趣。不就是个称呼吗,那么多侄孙,她莫不是第一次才反应过来吧?

见他揶揄的笑,杨茹假哭着扑到他怀里:“官家您笑话人!”

“哎哟朕的小宝儿,朕哪里敢笑你?”皇帝暧昧的一笑,在她耳边吐气:“朕疼你还来不及呢…”都说夫之间容易有七年之,杨茹想着自己进也约莫七年了,只是这皇帝似乎口味一直不变,对她的兴趣只增不减。莫非是因为她生完孩子以后恢复得好?真是奇了个怪。

这样也好,在这里,皇帝的宠比什么都重要。没有潘贵妃,杨茹一独大,但是她有儿有女,又有罗秀和潘贵妃的前科在那,谁也不敢招惹她。

更有选秀之事,皇后将此事给昭贵妃。谁料贵妃当面就拒了,皇后被下了脸面,自然不高兴。人人都以为官家会斥责于贵妃,毕竟选秀女一事,说到底是为了官家。

谁知官家竟然为了昭贵妃,坦言中女眷众多,他年岁又渐高,实不需再劳民伤财,竟然就此不再采选秀女进!这真真是宠到了心尖上啊!这里的女人,各个都成了摆设,渐渐的也有人看明白了,再不争那宠。她们也算是看清楚了,只要不惹那杨淑妃,她也懒得与人计较,想在她手底下好好活着,就得安分守已!

皇后经此一事,也开始低调度,只努力维持着中的威严,只是太子越发荒唐,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太子沉已经是众人皆知的,最让皇帝失望的一次,大概是太子把主意打到了安公主的女儿,陈慧娘的头上的那一次。

陈慧娘自那次随母亲回京后,她母亲本有意和杨家接亲,只是杨家不愿张扬,早早就给适婚的儿子订了亲,无奈,安公主只能另选佳婿。最后将女儿嫁给了礼部侍郎何栋的嫡次子。这本是一门好亲事,何栋之女为东太子妃,何二郎又是个温文有礼的好儿郎,夫和美,倒也不错。

只是奈何命运人,陈慧娘既是何家儿媳,自然少不了去东与太子妃请安。也就是那时,太子就对这美貌温柔的表妹留了心。一次酒醉,竟差点侮辱了慧娘,若非太子妃匆忙赶来,只怕就得出人命。

这事哪里掩盖得住,且越传越烈,越传越难听,何二郎气得差点狠揍这妹夫,何家也觉无颜面,安公主得知此事,更是气得直接晕了过去。皇帝为安抚人心,只能狠狠将太子申斥一顿并处闭三月,皇后求情也无用,反倒被皇帝责骂‘教子不严’,夺了凤印,着昭贵妃与德妃共同打理廷事务。

德妃哪里敢越到杨茹前头去。自此,杨茹虽无中之名,却有中之威。

太子的事让杨茹越发觉得孩子教育的重要。看着正和姐姐玩闹的儿子,杨茹心里终于定了主意。五郎未和大哥二哥那样入军营,也不曾和三哥四哥一样驻足于朝堂,他格淡漠,只在家研究医药和武学兵法,想来是个老师的好人选。

接到姑姑的吩咐,五郎错愕了很久。回神之后,嘴角却是浮起了真心的笑容。苦读兵法,苦练武艺,虽无称霸天下的野心,却也不愿意带着肚子的才学归于尘土,若是能教出一个好学生,倒也不错。

自此,瑞儿便成了五郎的关门弟子。不只是如此,远离战场许久的杨业也极喜这虎头虎脑的小外甥,行军打仗了一辈子的经验也毫不保留地给了他,另有三郎、四郎、六郎、七郎教导他各式武艺,苦得小瑞儿回总是向娘亲求安求抚摸。

去冬来,瑞儿和桐儿一年一年地长大,杨茹也已年近四十,而皇帝早就过了花甲之年,虽然保养得当,看着不过四十多,但是到底年纪上去了,开始心有余而力不足。

杨业于前年过世,旧伤复发,但是他去的时候十分平静且足,儿孙堂,也算是喜丧。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