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谢萦柔和金城绝冷战了数,但这个“冷”是冷在外表,对于谢萦柔来说,她一直忧心如焚,因为她不知道金城绝到底命令那个姓魏的官员对萧离做什么,而她又没有办法准确地打听到外面的消息。

这几,她屡次想出门试着去探听消息,但是金城绝却将她足在家中。

她四周所有的人,无论是金城燕,还是那些婢女或管家,都是他的人,她连一个可以信赖托付的人都没有。

就在她最焦躁不安的时候,这天一大早,却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

一大清早,她就听见屋外一阵很大的喧闹声,像是来了许多人,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

她走出房间,远远看到一个黄袍人影被簇拥在人群中间,她马上明白了,转身要走,却听那边已响起了朱棣洪亮的声音。

“新娘子跑什么?见了朕都不来行个礼吗?”谢萦柔只好走过去,摆出违心的笑容。

“奴婢惧怕万岁的龙威,怕说话行事有冒犯的地方,给夫君惹来麻烦。”

“你向来伶牙俐齿,哪儿会有说错话的时候?”朱棣看着她的眼神总是充分析,然后他对身边一个人说:“你知道吗?这丫头第一次见到朕,居然说出朕想迁都的事情,实在是把朕吓了一跳。道衍,你敢和这丫头比试一下吗?”她这才留意到站在朱棣的身侧,那个样子几乎可以被称为丑陋的青袍和尚。道衍?就是姚广孝吧?在明史中,这个人是谜样的人物,被后人冠以“黑衣宰相”的头衔。第一次见到这个人,她就觉得心中有股寒意升起。

她马上扯笑。

“我那是信口胡说,万岁千万不要当真。”

“是吗?”朱棣瞥了眼金城绝“可是金城绝说那件事是他告诉你的,难道不是?!”

“哦,当然,当然。”看到金城绝向她使眼,她马上连连点头,却没发现道言拼她的目光在那一刻变得极为诡异。

“丫头,既然你知道朕要迁都,那朕再来问你,知不知道朕为什么要迁都?”朱棣继续就着这个话题发问。

此时想再问金城绝也来不及了,她只好硬着头皮,就自己知道的历史知识小心回答“北京是万岁长年生活的地方,自然对那里难以割舍,更何况北边那群不知死活的蒙古人老是想趁机偷袭我大明边境,如果万岁能亲自驻守边关,自然可以震慑敌军,壮大大明国威。”见朱棣频频点头,金城绝的表情也十分缓和,谢萦柔猜自己说中了他们的心思,于是一笑。

“不过,迁都之事太大了,一是建都时间少说也要十年,二是北方并非粮产之地,一旦迁都,北平的粮食供给会是大问题,这些事情万岁都要考虑。而且,海上的防御也不可掉以轻心,若能成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对大明及后世是有很大好处的。”此话一出,屋内的人都面惊诧之,道衍淡淡说道:“金城夫人的见识果然不同于一般女子。”他的声音像是一道剑锋,又带着人的杀气。

她摇头一笑“我只不过喜道听途说别人的话,然后转述罢了,您可千万别当真。”朱棣在屋中又坐了会儿便说要回,金城绝和谢萦柔在后面相送,走出几步后,他忽然说:“对了,前些子有人向我建议,应该给母后建一座敬生塔,只是不知道该选在哪里,选了好久朕都不意,你走南闯北,觉得哪里风景最好?”这话原本是对金城绝说的,但谢萦柔随口搭了一句“是报恩寺吗?就在本地岂不是最好?”道衍又回头看了她一眼“那你觉得地砖铺什么材质的才好?”

“青花喽,大明的青花瓷是千秋万代磨灭不了的艺术珍品。”她在二十一世纪是卖古董出身的,对青花瓷器曾经深做研究。

永乐时期建造的大报恩塔,所用地砖就是青花砖,这座九层八面琉璃宝塔是大明朝留给后世的一大奇迹,只可惜毁于太平天国时期。

她无缘见到这座宝塔的真面目,一想到可以亲眼见到它的建造过程,不有些兴奋莫名,全然没留意到自己说的话是否已经为她招来杀身之祸。

不经意的扫了眼四周,谢萦柔惊讶地发现,和朱棣同来的随侍中就有那个姓魏的锦衣卫,当金城绝送朱棣出门时,她瞥到那个人悄悄递给金城绝一张字条,而金城绝不动声地收了起来。

她心头一紧,便更加留了意。

等朱棣的人马都走光了,金城绝走过来问她“今天做了什么?”她皮笑不笑地看他一眼“无非是吃喝睡觉,做金城夫人实在很容易,也没别的事情可以做。”他斜睨着她,表情很矛盾。

“你的反话说得越来越动听了。心中在想什么?想出去走走是吗?你若是开口求我,我可以放你出去一天。”她意有所指的说:“不必,这里很好,抬头就能看到四方天,多抬头看看便会心无杂念,一点坏心眼都生不出来。其实你也应该多抬头看看,活着就不会那么累了。”见他脸一变,她也不管,快速走向内院,听到金城燕对下人说话的声音。

“今天晚饭不必做我的,我不回来吃。”她要出去?是不是去萧离那里?谢萦柔立即堆笑走过去,试探地问:“燕子,你要去逛街吗?能不能帮我带一盒香粉回来?”金城燕鄙视地扫她一眼。

“抱歉,我不是去逛那些脂粉店铺,而是去死人坟墓堆,那里有什么要我带回来给你的吗?”她一愣,又笑“那就不必了。你是去祭拜什么人吗?”

“与你无关。”金城燕甩头就向外走。

依稀间,她听到金城绝低低的声音。

“燕子,你又去找他?”

“你管不着我!”金城燕倔强的声音很快飘得更远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