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红顶商人&r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陈四宝是通过传呼机联系戴向军的。戴向军复机,一听是陈四宝,吓了一跳。
“你怎么在深圳呀?!”戴向军问“你不是出国了吗?!”
“我是出国了呀,”陈四宝说“但出了国就不能回来吗?”戴向军想说“你回来不怕他们抓你吗”但并没有说出口,觉得这话呛人。没想到陈四宝倒不忌讳,自己主动说了,说他一没杀人二没放火三没反反社会主义,就算有最,也够不上刑事罪,更够不上政治罪,最多就是经济问题,并且只属于
作不规范的经济问题,不涉及诈骗或贪污公款,所以风头过了也就没事了,并说他已经通过内线了解清楚了,他的问题
本就没有立案,更不存在通缉的问题,当然想回来就回来。
没事就好,戴向军想,既然连陈四宝都没有事情了,那么就说明自己更没有事情了,值得庆贺。这么想着,戴向军就轻松起来。突然,戴向军觉到脑门一亮,自己天天盼钱,终于盼得老天开眼了,把财神爷送上门来了!
“我为你接风。”戴向军说。
陈四宝说不必,自家兄弟。
戴向军说正因为是自家兄弟,所以才要为你接风呀。
陈四宝想了想,说还是免了吧,虽然风头已经过了,但我还是暂时不想回南都,怕有些人见了我不高兴。
戴向军说谁呀,谁敢不高兴呀,他不高兴又能把兄弟你怎么了?
陈四宝又想了想,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是没事情了,但有些人赶在风头上受了损失,心里憋着气,这时候见到我,说不定会跑去揭发,说既然你们让我罚款了,为什么不让陈四宝罚款,这不是添麻烦了吗?
戴向军一想,是这个道理,不过,他是一定要见陈四宝的,不是为了接风,而是为了借钱。
“那我去深圳,”戴向军说“我去深圳为你接风总可以吧。”陈四宝还是说算了,何必呢?再说我马上又要出国,你不用来了。
还要出国?戴向军想,那不是我又找不到你了?不行,老天爷好不容易把财神爷送到我面前,我不能就这么让他走了。但是,怎么样才能不让陈四宝走呢?这么长时间没有消息,难道刚一联系就开口借钱?再说,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就是亲兄弟,也不会凭他在电话里面说说就把钱给他的。
“这样,”戴向军说“我现在就过来,你不是明天才走嘛,我现在就自己开车过来为你接风。”直到这一刻,戴向军才明白自己有车的好处,才理解为什么当老板的人都有车,并庆幸自己幸亏有车。
但陈四宝仍然没有松口,说还是算了吧,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还牵扯到其他人,我对人家说好了,这次回来不见任何人,包括你。
其他人?戴向军想,人家?
“其他人”是谁?
“人家”又是谁?难道是自己认识的人?比如主任?戴向军不好问了,行有行规,道有道规,按照商规,这样的问题,除非对方自己说,否则他是不能问的。
“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陈四宝问。
“没有没有。”戴向军说。
“没关系,”陈四宝又说“如果有什么问题,在电话里面说一样。不保密吧?”
“不保密不保密。”戴向军说。
“那你就讲给我听听。”陈四宝说。
戴向军叹了一口气,想着也只能在这里说了。于是,就简单地把自己创办天安公司的事情说了一下。
他还没有说完,陈四宝就说这些他知道了,你还是拣重要的说吧。
“你知道了?!”戴向军心里一惊,但还没有等陈四宝回答,就意识到自己大惊小怪了。自己在明处,陈四宝在暗处,况且还有“其他人”和“人家”他怎么就不知道自己的事情呢?再一想,单位的人连他二叔的名字都知道了,他们怎么知道的?说不定还是从陈四宝这里知道的呢。于是,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把自己资金短缺的事情直接对陈四宝说了,并一再要求陈四宝不要对别人说,特别不能对原来他单位的那些人说。
陈四宝说知道。但对借钱的事情莫能助。
“为什么?!”戴向军说“我们是兄弟呀,现在我遇到了难处,你不帮我谁帮我呀?”既然已经开口了,戴向军当然不能善罢甘休,他发觉,事情能不能办成有时候就取决于当事人的态度,自己态度坚决一点,不能办不成的事情说不定就办成了呢。
果然,陈四宝见戴向军态度坚决,口气软了一些,说不是不帮,而是实在帮不了,因为戴向军遇到的难事不是十万二十万能够解决的,如果是十万二十万,不要说借,凭大家兄弟一场,白送了。
这话戴向军信,不说以前,就说他们最后散伙的那一笔生意,如果陈四宝就那么跑了,不给他戴向军了,难道戴向军还能去报案?不过,现在戴向军已经骑在老虎背上了,如果陈四宝不帮他,他真不知道怎么样从老虎背上下来。所以,仍然要求陈四宝给他想想办法。最后,大概是陈四宝被急了,说容我调查调查。
调查调查?什么意思?戴向军不明白,问陈四宝。
陈四宝说,他现在的资金也不是爬在帐上,而是做投资了,他调查一下,如果戴向军搞的这个天安寻呼确实比他现在做的项目更好,他可以撤回一部分资金来投资天安传呼。投资?戴向军说不行,只能借,再高的利息他也借,但不能作为投资,说企业不是他的个人的,原则上讲是华安集团的,如果要加进来一个股东,华安那边是很难通过的。
戴向军没有说谎,确实如此,但这并不是他心里话,他心里想的是天安只能是他自己的,如果陈四宝要进来,钱少了解决不了问题,钱多了股份比他大,那么他戴向军不是变成为陈四宝打工了?不行不行,肯定不行。
陈四宝不说话了,如果他要说话,就等于是给戴向军上课,告诉他生意场上的一些基本规则,再好的朋友,也不能一下子借这么多钱呀?这么多钱,肯定就超出了个人行为范畴,而属于公司行为,而公司之间拆借资金是要有担保的,他戴向军拿什么担保?所以,他没法说了。于是,电话里面静了下来。大概戴向军这边也想通了,既然你不让好兄弟参股,那么凭什么让好兄弟把自己的生意黄了来借钱给你?换位思考一下就知道这是本不可能的,所以他也没话说了。但总不能老是这么僵着呀,最后还是陈四宝拿出兄长的姿态,打破了沉默。
陈四宝说:如果借钱,你应该找银行。
找银行?戴向军还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他的印象中,银行是存钱的地方,从来没有想到还可以从银行借钱,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上,他都没有遇到过向银行借钱的事,现在听陈四宝这样一说,才想起来,叹遇事有人商量的重要。
陈四宝又给他讲了向银行贷款的注意事项,其中特别谈到了人际关系,并且具体提醒戴向军应该走柯正勇的路子,说关键在行长,柯正勇要是行长就好了等等。说完,陈四宝又说为了支持兄弟,他会往戴向军的账上汇50万。戴向军说千万不要,那个帐户他已经注销了,说真要是到了他揭不开锅的时候,再向他要,只要经常保持联系就好了。陈四宝说没问题,经常联系。两个人挂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