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伤;第二年,夏风熏熏,蝉鸣莲香时,他坐在廊下读经,心头的炙热在经书里慢慢平息了;第三年,燕子回南时,阵阵秋风落了一树的黄叶,扫不尽的落叶,让他在某个瞬间抬头向天空看了一眼,觉得好的,就是好的一天,仅此而已;第四年,大雪封山的寒冬,他和师父,师兄雪庐围坐喝茶,谈笑间已然忘记了光;第五年,谷雨纷纷时节,香客似乎多了一些,但他把自己关在禅房敲木鱼,身在此间,心住菩提;第六年,四季有什么风景,似乎没有特别的,这一年他在后山整整闭关了一年,行知每给他送饭。上元节出关的那个晚上,看见漫天的烟花,很美……

第七年,平常的,一切都很平常。子就这么往下过,他自己也没觉察到什么。

凡间小年夜这天晚上,到了暮鼓叩钟偈的时间,他和以往一样敲鼓唱颂。当唱到六亲眷属,历代先亡,同登彼岸的时候,突然大脑里闪现了很多画面:万灵山、旃檀、地府、南照寺;还有很多人:楚青城、碧螺、鬼十三,还有一个,一个特别英俊的脸,带着深邃魅的笑,看着自己,在无边的黑暗里。

最后那个人是谁?那么黑的地方是哪里?不会是,九幽?!

对,九幽,今年是哪一年,我来此间多少年了?楚怀风,哦不,行衍一下子想到来这里的目的。他算了算,这不就是第七年了吗。

于是他找到心明老和尚,说道:“师父,弟子打扰了。”老和尚问:“无妨,说吧。”

“七年约定已到,请师父告知我九幽的入口。”老和尚放下手中的经书,说道:“七年了,你还没有放下吗?”

“师父,请准弟子还俗,了这一段因果,再来报佛恩。”行衍说。

老和尚说:“既是如此,你凡心未断,就随缘了。你且去吧,九幽入口,三天后告诉你。这三天,你间绕佛念佛,夜间跪八十八佛拜大忏悔。”行衍照做!

第三天,他拜了一夜的忏悔,为这七年里师父的教诲,也为这七年自己没有学会放下。

晨光照进大雄宝殿的那一刻,他起身走进了心明老和尚的寮房,发现无人。又去了其他师父常去的地方,都无人。于是又去找行知,行知也不在。

他只好跑到大殿去扫香灰,又点上香,念佛。过了许久,放下木鱼,拜了拜出了大殿。

只见,行知站在院中的梧桐树下,手里拿着一个盒子。他跑过去,问:“师兄,师父呢?”行知说:“师弟,师父在三天前的夜里圆寂了。”

“什么?”

“师父圆寂前我在身边,他让我把他茶毗后化成的舍利子给你。另外,他茶毗的地方就是九幽之地的入口。”行知说完,把盒子给行衍。

“师父他,他圆寂了?”他不敢相信地问。

行知说:“他不圆寂,九幽的入口打不开。这舍利子,你吃下去。然后我再同你说。”楚怀风打开盒子,但见一颗蓝的舍利子,他了下去。

行知继续说:“师弟,现在你还俗了。师父圆寂前让我转述你几句话,你现在听好。虽然你已经还俗,但是他希望你能做到恒顺众生,不嗔不怒;如若不能,希望你止杀戒杀;倘若还不能,望你不要自暴自弃。不要绝望,你永远有路可走。心里有佛法,佛法无处不应,这将是你永恒的依靠。佛即心,心净则土净,当下即净土。”楚怀风眼圈红了,生而为丈夫,有泪可落,不是悲凉。

行知继续说:“师弟,此处的九幽入口的通道,你可放心进入。下面还有一段路,去到地心那里,就是蚀骨销魂之地,慎重。师父圆寂前说过,只给你两次出来的机会,此后入口就消失了。”作者有话要说:【1】引用佛教叩钟偈,这是一段很好听的暮鼓。作者平时听的版本是大悲寺《叩钟偈》,喜的同修可以百度。这个版本听起来悲心切切。

第4章九幽之地楚怀风走到心明和尚茶毗的地方,心明法师坐化之处是在后山林间的瞭望台上,茶毗也在此。此刻的瞭望台,上面有一个圆行结界,结界闪着发光的六字箴言。

楚怀风飞身一入,便掉进了无边的里,一直向下,向下。越往下温度越高,风从地里涌出,形成热。不知过了多久,他脚着了地,四周黑暗,不知道在哪里。

他随手化出一颗硕大的夜明珠,周围渐渐亮了起来,四处都是岩壁。他把夜明珠置于一高处凸出的岩石上,四下打量,心里疑惑着,难道这就是九幽?不大像。

风是从哪里来的,这里一定不是最下面。想到这里,他随着热风的觉走,从岩壁的另一端涌上来的风更强了。这究竟是什么地方,怎么回事?

他走近了出风口,发现这里还有一个小口,风就是从这里出来的。九幽深处便是在这下面,出来的风是散了灵力的风,那热度必是业火的余温随风涌了上来。

风业火到了这里就已经没有多大的力量了,那是能蚀骨销魂的风业火啊。可见这下面有多深,也不亚于无底了吧。

楚怀风在口边观察了一会儿,这个地方真的不能随意下去,下去了,自己的一条命也就没有了。

那怎么能知道俞少是不是在下面还活着呢?他向后退了一段距离,背靠着岩壁在思考。

如果,传说中的光明珠在就好了。可惜!可惜琉璃顶的三大世家都是因为它的不知所踪而遭了大祸,这烈俞家还不是永远消失在此了。

正想着这些,又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