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六章驀地,石青玉側身而進,腳下展出“七煞四十九變”中的“穿雲箭”身法,手上施出他僅會的“七煞劍式”第一招。
一道人眼不易判別的閃芒,突然深入大凶心口上,只閃爍了一下。
石青玉腳下回蹬“金石”疾退而出,遠離大凶三丈外,按劍不動,雙目平視着大凶,口中猛
,真氣在體內運轉如泉,將“九轉玄功”提至十成,連發稍甲角也通運無阻,這一陣的大搏殺使他的玄功又一次超高奎,到這膚髮無傷的境界“九轉玄功”的修練已至大成之境。
大凶的“鈎鐮刀”徒然失去了光彩,他左手握在心口上,提住氣,面如醉,腳下踉蹌了一絲絲,立刻被他穩住,仰首上望,神氣十分和悦的道:“小子,你勝了,一切都
待給你了,這是什麼劍法,同你先時所用的絕不是一路,請告訴我!不然我死不瞑目,我要去了!小哥,求你!”石青玉
口氣,功運十二重樓,以傳言之術,送去他的耳邊道:“不得複述,這是“七煞劍式中第一式”大凶滿足的苦笑一下,得映在他一生都在罪惡中打滾的臉上,仰卧而倒,松去左手,血箭從劍口中騰
出兩丈高。
這惡的老人,去時似無遺憾!
石青玉收了劍,向左右回顧一眼道:“大哥,那邊如何!”翟謙道:“全部解決,一百八十二個賊頭,都裝在貨車上,這一具也要割麼!”石中玉遙視長空,道:“好吧!”陣已經收了,屍體已經掩埋了!
揚州羣豪業已離去多時。
石青玉的五師兄,也沒有出現,竟神不知鬼不覺的回去幹他們應幹營生!
夕陽映紅了半邊天,清風徐來,吹起附近竹林中的竹葉,發出輕微的撞擊聲。
石青玉從遙遠的神遊世界中,覺醒過來,遠處十六搭子兄弟肅立如木偶,圍繞着兩部馬車。
翟謙站在他的身後六尺處,微笑着道:“兄弟,我叫他們不要打擾你,有些心得麼?”石青玉躬身施下一禮道:“謝謝大哥的照顧周全,有一點點收穫!我們這就趕回去,明天還有更多的事情要處理!”車──!馬蕭蕭。
初更時分進入揚州府城!
第二天!
石青玉命康青峯送“貨”(一百八十三棵人頭)到“海龍宮”去,並持封書一緘。
很快的“海龍宮”陳府大總管“百勝金刀”衞天傑親自駕着那部“人頭”貨車,又送了回來!
拜見了石青玉之後,神卑恭的道:“石公子萬安,小的對公子是心服口服,世上已無詞可褒了,僅代這沿海一帶生民人等叩謝公子的大恩大德!”一膝已曲下,石青玉急急伸手拉起!道:“折殺小可,如何敢當!”衞天傑眼眶濕濕的道:“二三十年的大患,一旦清除,小的
慨良多!”他急從懷中掏出老爺子的手書呈上:書中大意是説…賤軀尚待康後,未克親至閣下處拜謝大德,僅再奉白銀千萬兩致贈,並非為此次事件致謝,而是為天下苦難人等百姓請命,獻此薄貲,祈勿負素願,僅矯首以待,望閣下俯充所請,再拜…
石青玉對衞天傑苦笑一聲:“你們老東翁可真心比月,小可説不得只好勉力而為,深致謝忱了!”謝絕了由“忠義樓”發起的全揚州江湖道所設的慶功午宴,提早車馬首途,趕去“鈎鐮刀”的老巢──海安。
此鎮距揚州有二百里,一夜急行,夜午在經過一處河套地帶,找處廕庇所在,將一車人頭掩埋了。
第二中午在鎮中打尖,小憩一番“九轉玄功”的長處,即是能迅速的恢復體能,一刻之後,飛馬急馳,直撲“鈎鐮刀”總寨。
總寨是強行佔據了一座山村,山村居民,原有三四十户人家,現在還是安居樂業的生活着!
石青玉與翟謙驅馬入材,村民臉上出驚懼神
,向他們詢問,他們是一問三不知,不管怎麼看,也看得出是地地道道的山民,不是偽裝的!
這一來使石青玉為難了,這種窮鄉僻壤,同他想想中的深壘高寨,或者鐵堡豪門有莫大的距離!
翟謙道:“我們不妨仔細搜查一番,大凶所言是這裏,就不會處言相欺,只是他掩藏得太巧妙了。
石青玉將人馬分成四組,一組守車,三組在村中進行地氈的檢查。
在山村之後的一處竹林深處發現一幢大宅,在外表着僅是一家世族大户人家,房屋裏顯出有四五十年的陳跡,容納個百十人居住足有餘裕。
翟謙仔細打量一番道:“這裏就是了!高明!高明!隱藏了二三十年的來無蹤去無影的匪徒,理應如是才算合理!”躍身越牆而入,宅中正有百多個婦女在忙碌着,準備飲食,洗滌衣服,對進來的人,並不理會,好像已司空見慣,石青玉也不難為她們,心知這些人都是匪徒們擄掠而來的奴隸,他只管進入室內各廳房中搜索。
翟謙找到了多處進入地底秘室的入口,二三十年的盤居,開拓得深具規模,在外面看不出究竟來的!
待他們戒備着進入地底秘室,早已賊去樓空,只見到一具屍體,橫卧在一間大屯中地下,身上穿戴不似他們一般服飾,康青峯覺得他有些面善,待仔細辨認,才發現那人是揚州地面,有點名氣的江湖人物,綽號叫馬刷子,是個難鬥難纏的人物,想不到是“鈎鐮刀”的暗樁,他跑來此地是立功急報,去揚州的人馬已全部失陷的消息。
而留守老巢裏的男女二梟,也非單純的角!當機立斷,一劍剌死馬刷子,率領殘部,放棄老巢,牽走了二百匹馬,席捲了輕便易帶的財物,昨夜即行逃亡去了!
石青玉冷下臉來,踢了那具屍體一腳,恨聲道:“該死的賊胚,誤我大事!”他們由地底通路尋去,找到三處虛設了名目的出口,是三座小廟“馬祖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