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又陰了顧三公子一道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田青:“少胡說,這可是咱們侯爺最尊敬的蘇子喬先生,不可無禮。”

“什麼,他是蘇先生?”衛兵嚇了一跳,連連拱手。

他們這一說話,隊伍就停頓下來。

田青忙走出隊伍,“你們先走,我同蘇先生說幾句話就過來。”隊伍繼續前進,田青這才過來同蘇木見禮,恭敬地說:“田青見過蘇先生,當滄州一別,已逾兩月,先生風采依舊啊!”蘇木一把將他扶起:“田管家不用多禮,若不見,今重逢,不勝之喜。今恰好又是年三十,不如尋間酒樓,吃酒說話。”田青搖頭笑道:“不了,田青事務在身,不克久留,酒是沒辦法吃的。同先生說幾句話就走,否則,誤了侯爺的事,要吃掛落的。”看著長長的隊伍,蘇木好奇地問:“這麼大陣仗,究竟為何?”田青看出蘇木心的疑惑,解釋說:“侯爺雖然是後戚,卻是個知法明禮之人,如何敢亂用皇家依仗。”蘇木聽得心暗笑,張鶴齡荒唐跋扈,在正德年間可是惹出過不少亂子的,怎麼在田青口就變成了知法明禮的人了?

不過,看在田青的面子上,蘇木也不說破。

田青又說:“聽說蘇先生在通政司任職?”蘇木:“暫時在通政司做知事。”

“一個小小的知事又怎麼會放在蘇先生眼裡。”田青道:“蘇先生現在沒有隨侍駕前,離開樞已經有些子,難怪不知道這事。”蘇木:“什麼事?”田青指著那隊人馬說:“這隊伍可有一人是先生的老相識了。”

“誰?”蘇木好奇地問。

田青忍住笑:“顧潤顧三公子。”

“啊,他來京城了?”田青:“是的,慈聖太后已經給太康千歲殿下定下了婚期,就是正德一年一月二十。等皇帝陛下一大婚,就辦千歲的婚事。這不,就把顧三公子給接到京城來了。”蘇木:“哦,那你怎麼同他在一起的?”田青:“慈聖太后心疼千歲,說是太康殿下也沒多少錢,沒建合適的駙馬府,叫侯爺這個做舅舅的讓一間府邸出來。恰好,侯爺去年剛建了一座新府,地方頗大,就送給太康殿下做賀禮。這不,我這就去將未來的駙馬爺先接過去,好生服侍,靜候恩典。”蘇木:“太康會沒錢?”田青笑而不語。

蘇木又道:“什麼服侍,怕是看管吧?”田青再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蘇木和顧潤的恩怨,他自然是最清楚不過。這段時間顧潤在京城候旨,尋死覓活的,得他在禮部的叔叔煩透了。自然,田青對於顧潤也沒有任何好

笑了半天,田青又苦著臉:“蘇先生,這事你可得替我出個主意?”

“出主意,出什麼主意?”蘇木好奇地問。

田青面上的笑容不見了,代之以一種強烈的憂慮:“這顧三公子實在是太能折騰了,從滄州來京城之後就是一哭二鬧三上吊,死活也不肯做皇家駙馬。禮部的官員們已經被嚇過好幾次了,如果這顧花少真的尋了短見。到時候,天顏震怒,只怕禮部的官吏們也只能抹脖子投河干淨。現在可好,顧駙馬現在轉到侯爺的新府邸裡,他一旦出事,咱們侯府也要受牽連。而我田青,自然要免不了要做這個替罪羊。還請先生教我,看能不能想個法子,叫顧駙馬安靜個十天半月,只等他成婚,就萬事大吉。”說著話,他就不住作揖。

當初在滄州時,蘇木可是欠了田青人情的,現在人家求上門來,自然不可能推脫。

扶起田青之後,蘇木摸了下巴,突然有了個主意,問:“顧潤的家人跟著來京城沒有?”田青回答說:“顧潤的大哥和二哥都來京城了,一旦顧三公子做了駙馬,他們都是要受封官爵的,怎麼可能不來。”蘇木:“他們二人現在何處?”

“卻是不太清楚,只知道正在京城場面上行走。”蘇木:“把他們找來,一併住進駙馬府去,就說讓他們好好看著自己的兄弟。顧三公子雖然荒唐,卻最怕這兩個哥哥了。還有,三公子能否做駙馬可關係到他兩個哥哥的爵位,自然不敢放鬆。”田青大笑:“果然好主意,多謝蘇先生。”正要告辭,蘇木又拉住他:“還有,多送些酒給三公子,對了,再買點書,歌女什麼的也送些過去。”田青嚇了一跳:“送酒送書,我可以理解。不過是給三公子一個解悶的法子,免得他生出事來。可送女人,只怕不太好吧?”蘇木笑著解釋說:“送女人也沒有什麼打緊,顧潤顧三公子我最是清楚不過,這人有名士派頭,一向喜歡詩酒風。如果有幾個女人在身邊,他有得風快活,沉溺在酒之,自然不會去想做駙馬這事。這人遇到非人力可以抗拒的事情時,大多有一種自暴自棄的念頭。若是處置不當,怕是要引起烈反應。尤其是對一個讀書人來說,給皇家做女婿,簡直就是世界上最慘之事。若是顧三公子想不開,上吊什麼的,又或者在府放上一把火,就麻煩了。”田青面都變了:“確實是這樣。”蘇木:“凡人遇到這種情形,自暴自棄了,要麼就是產生過的舉動,要麼就是去幹其他事情逃避現實。你給他請一群歌女過去,成天詩酒風,顧三公子也不會胡思亂想了。”田青連連點頭:“這個法子好,我這就去辦。酒要最烈的酒,女人要最辣的女人。反正,顧三公子這一個月就別想保持一天的清醒。”說完話,田青又謝了一聲,就興沖沖地去追車隊。

看著他的背影,蘇木眼睛裡有光一閃:顧三公子,你大婚之前竟然還濫酒濫,叫太康知道了,就算她放過你,太康手下的一餅、二餅兩條女漢子也不相饒。

大丈夫恩怨分明,當初在滄州時咱們的過節還沒算清呢。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