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何景明點的頭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做為正副主考,自不用像外簾官和各房考官那麼小心。
其實,錄取誰不錄取誰,都是下面的房師們說了算,主考和副主考也不過是最後監督一下,看有沒有不合格的卷子被放進來了,最後再給考生排個名次,也不怎麼費神。
何景明是翰林,韓學政也是同進士出身,一目十行乃是讀書人的基本功。
當下也不說話,各自拿起卷子飛快地看了起來,只片刻就看完一卷。
遇到意的,就挑出來,不意的則扔到一邊。
即便如此,卷子兩百多份卷子要讀完,也要花不少時間。
很快到了半夜,兩人終於將各自手上的章審完,也各自挑出三份放到一邊。
一人一百份卷子,每份一千多字,這麼長時間下來,兩人都覺得有些倦怠。
然後是換審核。
一般來說,這次換讀卷,正副主考都很馬虎,草草讀一遍就是。若是再拿出先前那般認真的勁頭,反顯得對別人的水平有所懷疑,反顯得不美。
所以,何景明也不怎麼放在心上,就那麼有一搭無一搭地讀起來,只等將一百多張卷子讀完,再從挑出的六張卷子選出前三即可。
如此,這場院試就算是圓滿完結。
何景明剛得了個陝西提學的職位,從副職變成主官。雖說是離開京城去陝西那種偏遠地方,可內心卻還是很雀躍的,這次來保定是他在北直隸學政衙門的最後一班崗,只恨不得儘快將這事辦妥好去走馬上任。
加上又是黎明,何提學即便大口大口地喝著濃茶,還是覺得上下眼皮子打架,腦袋裡也是一團糨糊。卷子裡每個字都認識,可究竟是什麼意思,卻不清楚。
尤其是手頭這份卷子,更是讓人枯燥到死。
這份卷子正屬於清苑縣考生,第一題《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作得四平八穩,字句乏味,毫亮點。
何景明本是個彩風之人,平生最恨這種章,心頓時惱了,暗想:這種白開水一樣的卷子也被選上來,審題的考官也太敷衍了事了吧,今
定然要將這份卷子刷下去。
可轉念一想,就因為章寫得穩當就把人家刷下去,負責審核此卷的考官面子上須不好看,得找個錯處才能服人。
一想到這裡,何景明振作起神,又將卷子看了一遍。這一看,卻沒找到一點漏
。
何景明苦笑起來,又想:此卷的試考定然是個老童生,此當真是滴水不漏啊,換誰也是莫得奈何。罷罷罷,我再看看他的試帖詩,但凡有一份可取,就裝著沒看見,讓他得個秀才功名好了。
他本就是詩詞高手,早年因為一首五言震動整個京城,說來也巧,那首詩的題目正是《搗衣》與本期試帖詩的題目一樣。
對以前寫的那首詩,何景明甚為得意,雖然事隔十多年,現在依舊記得。
詩是這麼寫的:“涼颯吹閨闥,夕悽錦奩。言年無衣客,歲暮方寒侵。皓腕約長袖,壓步飾鳴金。寒機裂霜素,繁杵叩清砧…”於是,他就翻到卷子的最後一頁,這一看,頓時怒可不遏,忍不住低罵:“這也叫詩,真是臭不可聞。”這人的試帖詩完全是將詩詞當成八股來寫,一開頭就是什麼“東西深不辨,空外但聞聲。”然後又寫“共搗三更月,誰知萬戶情。寒衣新澣出,密線舊縫成。”純粹就是將一句話翻來覆去地說,就好象唸經的和尚,沒得把人哄得睡死過去。
這這這…肯定是個四十來歲的屢試不弟的老童生,否則也不可能寫出這種毫無意義的垃圾字來。
聽到這一聲罵,韓學政抬頭看了何景明一眼,然後又將頭低了下去。
心也是搖頭:何大人乃是翰林,又位高權重,他要刷下去一個人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看來,這個清苑縣的考生有難了!
又過了一會兒,突然間,那何景明又是一聲喊:“好,好,好,此卷當得第一。”就將手紙叩在桌上。
韓學政心一驚,又抬起頭來。
卻見,何景明手頭拿的依舊是剛才那份卷子。
他心也是奇怪,這卷剛才已經被何學臺貶得一錢不值,怎麼一轉眼,就要被他評為頭名案首了?
可又一看,這份卷子分明就不在自己挑選的前三之。
何學臺這麼做,可有些不給我面子啊!
何景明一張臉都是光彩,叫道:“韓學政你過來看看,這卷答得妙啊!”原來,他剛才被這考生的試帖詩給氣住了,一怒之下,幾乎忍不住把卷子撕掉。可要想把他刷下去,還得有個過硬的理由。人家這詩雖然讓人讀了如入鮑魚之肆,避之惟恐不及。可格式和內容上卻依舊是平穩得讓人絕望。
沒辦法,只能到第二題上去找錯。
可他只看了一眼,立即被這篇優美的到極處的章給震住了。
只覺得其的一字一句,無不說到自己心裡去。
第二題正是《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貴貴,尊賢,其義一也》。
“敬通於上下,大賢分著其所謂焉。”何景明高聲唸了起來,“破題部分不錯,倒顯得老成。韓學政,單就這一句而言也是毫無妙處,可接下來的承題卻極佳。”他輕輕有人拍著桌子,念道:“夫上與下之分殊兮,而通於敬,貴貴也,尊賢也,不可分著其所謂乎?”這是承題。
然後,“孟子意謂,吾與子論友而為之歷數前人,上追古帝,大約皆節下之事,為上者之所難,是以千古豔而非也,吾試與自平心言之。尊賢而極之天子友匹夫,甚矣敬下也,雖然敬者通乎上下也,吾試與子平心言之。”沒錯,這正是蘇木的考卷,抄的是清朝馮桂芬的同題榜眼。
馮桂芬章的質量自不用說,那可是道光年間超一的制藝大家。更難得的是,此人是洋務運動的先驅,首倡“學為體,西學為用”要求突破桐城派的樊籬。主張“稱心而言”他在《復莊衛生書》聲言“不信義法之說”並針對桐城派所標榜的孔、孟、程、朱的“道統”在這篇章裡也隱約有所體現。
而這一點,正與心學的格物致知,經世為用暗合,如何不叫何景明心歡喜。
讀著讀著,只覺有一股清風從腳底升起,直衝腦門,渾身上下無一不舒坦。
熬了一夜,能得這種好章,也不枉費一番辛苦。
看到彩處,忍不住叫韓學政一道過來觀看。
聽到何主考叫好,旁邊幾個保定府學的學政官都知道本期的頭名卷子出來了,都圍過來急一睹為快。
這一看,都連聲叫好,皆說還是何提學老大人慧眼如炬,竟挑得如此好卷,我等心服。
韓學政見何景明選的頭名卷不在自己的選擇之,心就有些不樂意,也走過來,拿起卷子看起來。先前他看這份卷子的時候也不仔細,這番一用心,卻皺起來的眉頭。
其他幾個考官卻是不依:“韓學政,這卷子如此妙,你獨霸了,我等還看什麼?”
“別急啊,我還沒看大結呢!”
…
何景明哈哈大笑:“別惱,將原卷把來,本官再看看此人的書法。”就有考官一聲歡呼,跑出屋去,飛快將原本取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