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是要殺那個手段詭秘的老道,還真是比較難。一是要避開遼國其他人的耳目,這老傢伙的重要,無論是蕭天佐還是鐵鏡他們應該都是知道的。如果是普通的一個人,自己只要和當地的官員通點氣兒,隨便找一個理由兒就可以正大光明地除掉他。但是現在也只不過是想想而已,蕭天佐的能量可比他這個剛剛領了差事的駙馬大得多。再說暗殺,看這一次那老道士就了個鬼來威懾他們,那麼下一次呢?萬一他出個妖怪來,估計就是該有去無還了!

一時間,楊延輝也自認為不能拿那個老道怎麼樣,也只好把現有收集的比如遼國的兵力、糧草的調集情況,都一一地暗中送往了大宋邊境的楊延朗處。本來,楊延朗還十分懷疑這些機密信息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因為隨信而來的,只有一張署名“早已死在宋遼戰場上的亡魂”的紙片。但是隨著他對這些信息的核實,卻驚愕地發現,這些機密都是真的!

楊延輝試探的用這些信息,摧毀了一些遼軍的探馬和運糧隊。無一例外,全都成功了!他在遼國的探子也證明,知道此事的蕭太后他們是十分的震怒,還在大遼境內徹查了好久,看到底是什麼膽大包天的南方探子,膽敢深入大遼的領土探聽機密!

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無論是真的大宋探子還是楊延輝自己的人馬,都在大遼隱蔽了起來,不敢在這段時間再冒出頭來頂風作案了。因為這一次徹查的範圍,已經擴大到除了燕雲十六州之外的所有大遼領土上的漢人之中了。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因為大遼已經盡力的拉攏漢人中的文人以及士紳很久了,但是這一次,就連他們都沒有幸免,統統在查。可見,老太后這一次是真的氣瘋了。

全國上下都陷入了這鈔糾察’危機,鐵鏡的積善堂和農莊,也是被反覆地排查了好幾遍。但是好在,她收留的這些人,雖然離失所,但是卻並不是民。大家都是在燕雲居住有戶籍的農民。而且互相之間也都差不多是認識的,是以查來查去也沒有什麼可疑的,漸漸地,倒是比別處平靜。

殺了不少真探子假探子之後,蕭太后的怒火也沒有平息下來。她命令蕭天佐立刻集結大軍,早點佈下他已經誇了海口的什麼雁門陣。讓敢於挑戰她威嚴的宋軍吃吃苦頭!蕭天佐得了命令,就去鐵鏡的農莊上尋找做善事已經做上癮了的嚴容老道了。他可是已經在蕭後面前立下了軍令狀,這一次的大陣,一定叫宋軍有來無回!

嚴容雖然不捨得離開鐵鏡的身邊,費學習的機會,但是早就已經答應了蕭天佐的事情也不能不辦。再說,自己能夠跟著公主娘娘學習,也是因為蕭天佐提供的機緣。這因果不能不還!鐵鏡知道之後,也沒有攔他,只是輕輕的說了一句,“大陣一起,死傷無數,所造殺業,不在少數。你要好好地考慮清楚!”嚴容點了點頭,這他自然是清楚得緊的。到時候他自然會和蕭天佐掰扯明白的,所有的與那個陣法相關的事情,他都會教給蕭天佐,並且和他說清楚了其中的厲害。但是擺與不擺的,就全是蕭天佐自己的事情了,與他老道士無關。什麼殺業的問題,他老道士要背也只會背一點,其餘的就都算是蕭天佐自己的了。反正他大將軍行軍打仗,殺得人難道還在少數嗎?多點兒少點兒,也是蝨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

再說了,就算自己背點殺業,在嚴容看來也無妨。因為道家與佛家不同,不注重殺業重否,而重視因果。能夠還了因果,背點殺業又怎麼了?等到成了仙,誰還管你殺業不殺業的?龍虎山上那群牛鼻子還專門殺妖怪來以殺成道呢!怎麼不見他們渡劫時比他們這些深山靜修的道士天雷大點兒呢?!再說了,他們這些道士茹素,也不是為了什麼‘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的慈悲心腸,而是,為了讓他們自己的道心靜下來。不以口舌之慾阻礙他們修行的道路,沒見呂祖他老人家,還每都飲酒觀花好不自在呢嗎?

嚴容是放下了積善堂的事物到了蕭府去,專心致志的教授蕭天佐陣法的使用。而鐵鏡呢?現在也沒辦法再在積善堂施藥了,因為她自己也已經自顧不暇了。幾個月過去了,她的肚子早就了起來,眼看著,就要臨盆在即了。自然是不可能每裡早出晚歸,為窮人們看病了。

但是好在,積善堂營運了這麼久,也已經可以自行運轉了。因為有不少家人生活在農莊上的婦女,都到積善堂來幫忙。再加上鐵鏡出資請來了幾個大夫坐鎮,積善堂倒是也沒有停擺。而且,自從鐵鏡在農莊裡面使用了‘神農鍋底灰’,現在這個秋天可真的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了!所種稻米和小麥,居然可以有4石和3石多的畝產收穫!簡直比南邊的大宋最肥沃的土地還要厲害!這個統計數字一出來,震驚了農場上做活的所有人!

因為單隻看壓彎了的稻田,還有沉甸甸肥大的麥穗,都只能說明這是一個豐收年。但是如果按照這個統計來說,那這簡直就是一個神蹟了!因為這一年只不過是開墾的荒地的第一年收益,現在這農莊的地還只是墾,本算不得什麼良田。現在就是這麼多的產量,那麼等到這地真的耕了的話,那…

不單是農莊上的民們三呼萬歲,都在心裡暗暗認為是鐵鏡公主悲天憫人,動了上界的神仙,以至於降下了福澤。就連在宮中的蕭太后都聞聽了這個好消息,坐都坐不住了,來到女兒的府上,與她一起去參觀那祥瑞之兆。有那個愛溜鬚拍馬,但是又對鐵鏡很嫉妒的皇親就說,鐵鏡農莊裡之所以能夠畝產那麼多,全是天降祥瑞於大遼的緣故。公主很該將土地獻給國家才是。

但是說這話的人,立馬兒就被蕭太后兜頭兒啐了一口。在她看來,自己女兒當初逢凶化吉之後,就開始竭盡所能的做善事,那農莊原有的地界兒,可真沒聽說過土地肥沃來。這全都是自家女兒善心動天地的善果,豈能讓這起子小人想法兒破壞了去?!沒看現在在鐵鏡的努力下,燕雲十六州的漢人們都漸漸的歸了心嗎?

都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他們披肝瀝膽和大宋開戰打下來的江山,奪下了的子民,都讓這群后方的混蛋糟踐了。好好的燕雲十六州,本來應該比遼國原有的領土都要富庶。但是現在你看看,讓那群蛀蟲們這個拿一點兒,那個啃一塊兒的,百姓們都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了,他們倒是吃了一個肚滾溜圓!要說是當初剛剛佔領燕雲,說是要派誰去當南京留守他們都掙來搶去的呢!原來都是這個原因!真真是能夠氣死個人!

但是好在,鐵鏡的善舉居然一步步的做大,並且卓有成效了。你說要是早這麼幹,讓漢人百姓們歸心,那說不定自己的遼國大軍早就打到汴梁去了呢!現在鐵鏡的積善堂已經開遍了燕雲十六州的每一州,說不定可以起到安撫民心的效果呢!

蕭太后在農莊和積善堂視察之後,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於是還下旨給積善堂和農莊大開綠燈,讓滿朝文武為之側目。雖然鐵鏡公主是契丹的二公主,更是蕭太后的親生女兒,但是讓她這樣子招攬人心,恐怕…倒是齊王韓德讓,當時也在蕭太后的身邊,但是他也沒有攔下這個旨意。雖然他在遼國為官已久,但是他畢竟也算是漢人。早年,也是受過那些無聊之人的歧視的。朝中大半的漢官,實際上都是他的手下。眼下漢人已經在遼國的人口中超過了契丹人了,他也希望能夠早讓漢人融入遼國,將朝廷不斷地壯大起來。也讓自己的同胞們能夠生活的好一點兒。所以,他不但沒有反對,對此還很支持。

這從天而降的高產糧食,不止解決了幽州城的貧民吃飯的問題,還可以支持著其他州城中的農莊的建立。很多民都越發的安定下來。雖然仍舊沒有土地,但是在鐵鏡公主的支持下,他們也漸漸的從被公主僱傭種地和修建房屋農莊的活計轉到了自己開發一點小生意來創收了。

就拿幽州城來說,原本二十六坊只有契丹人集聚的少數地方很繁華,其他的卻也是在民的襯托下顯得很蕭條。但是現在,因為有了充足的物資做背景以及因為這座城市變得越來越安全而引來的更多的各國商人來辦貨,各種小吃攤和小商販全都出來了。得整個坊市好不熱鬧!現在子是越過越安定,幽州城的百姓現在漸漸的都有了新的生活希望。當然,他們最希望的是現在的安穩子不要被打破,比如,不要打仗了。

但是,他們很清楚,雁門關那裡,大戰即將開始了!一觸即發的戰事,不是他們這些小老百姓期待就可以不發生的。只盼望,戰事不要毀了他們現在好不容易重新建立起來的家,才好啊!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