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有些事沒法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200萬!

當《風聲》首票房出現在各大網站的首頁,這個數字彷彿變得鮮紅刺眼,首票房1200萬代表著最後單週票房結束的時候,過億也許都不是難題。

這樣的票房出自出來那一刻,更多媒體人選擇了沉默,相比邵英雄其他電影的票房成績來說,這部電影的票房成績並不值得驚訝,可是!這部戲的主角可不是邵英雄,而是《集結號》中的張涵宇,導演也不是邵英雄,而是高群舒。這麼一看,這個數字頓時亮瞎了很多人的鈦合金眼。高群舒竟然拿到了首1200萬的票房,是開玩笑麼?

一時間高群舒的名字和各類作品名稱全都被媒體曝光,觀眾在該導演拍攝的作品中赫然看到了一個曾經令所有人為之側目的名字…《征服》!這才忽然想起來般嘆道——原來是他!

當然,也有人對此產生過強烈質疑,甚至懷疑1200萬的票房本就是虛報,還有人說這部電影首票房能有600萬就不錯,報出1200萬的數字本就是不想讓公司老闆邵英雄難看。

這種人的心裡非常奇怪,他們會對任何好成績予以批評,對別人的觸稱之為‘矯情’,彷彿他就是那種現實社會中無法得到任何心理滿足、當勞累一天又被老闆狂噴以後,回家在手指觸碰鍵盤那一刻要不以衛道士的嘴臉出現就活不下去一樣。

不過,這種人本攔不住《風聲》的票房水漲船高。更擋不了王京華為了推高《風聲》這部電影票房使出的小花招。

《風聲》單週票房數字突破6900萬,只差那麼一點點就要破7000萬的一瞬間,所有人都驚呆了!

這組數字表明。《風聲》的單週票房極度接近於恆定狀態,就算有所波動,也是極小的波動。這代表著觀眾對《風聲》這部電影的認可。

其中,還有人對電影中張涵宇用歌聲中樂曲簡譜轉化而來的摩斯電碼拍案叫絕,稱這一處的改編絕對算得上煞費苦心。不光如此,觀眾對國內首部無實景拍攝出來的電影也給予了積極的肯定,他們不光沒有看出特效製作出來的裘府不真實。反而覺到了裘府的富麗堂皇在陰森背景下的恐怖,尤其是在黑暗之中緩緩打開的房門,太有創意了。這讓每一個演員在裘府內的表演都看不出特效製作出來的痕跡。

呃,以上種種評論只剩算作《風聲》這部電影裡一部分,與其完全等量的另外一部分,則全都集中在邵英雄在地牢裡審林西蕾的那場戲!

也就是說。這場戲的議論次數、發帖回帖次數可以和其他所有議論在數量上平起平坐。

“邵英雄怎麼能把武田刻畫的這麼可怕?他演其他電影、電視劇的時候不是這樣的啊。”

“武田就該死。島國鬼-子都該死!”

“還我林西蕾。”

“畜生,放開林西蕾…讓我先來!”

“我必須非常正義、義正言辭的說,邵英雄演的武田實在太可恨了,地牢裡那場戲完全將林西蕾在神層面上完全撕毀。我對此表示嚴重抗議,你在侮辱我們心目中最端莊的女藝人,要是一定要拍這種角…為什麼不能先聯繫我!”

“樓上各位,醫生讓我轉告你們到時間吃藥了。”

“…”邵英雄演的武田是成功的,起碼他發了所有觀眾的憤恨。尤其是武田死的那場戲,他完全在幾名島國士兵的攻擊中演出了孤獨、絕望、難以置信和哪怕看到了這一切也死不認錯。覺得錯的是全世界不是他自己的覺。

在如此強大的視覺衝擊下,已經沒人在乎之前有人吐槽是否虛報票房的事了,當各家影院都把票房數據貼出來的時候,那些吐槽都完全被人漠視。那種人,只會得到這種結果。

有數據表明光粵州一地的票房成績就足以沖毀謠言,處於粵州商業旺地的飛揚影城七天出了322萬的成績;華夏廣場影院、崗頂電影城、京城路青年宮電影城分別以181萬、145萬、129萬票房的成績緊隨其後,這本就不可能有假,就算英雄華宜為了面子虛報票房,影院總不至於虛報票房了吧?粵州一地四家影院就出了777萬的周票房,單週6900萬的票房要還說是虛構,那吐槽的人也真是夠拼了。

好歹《風聲》這部電影也是洗印數超過700,觀影周佔達到了35。56%的電影。

如此情況下,王京華專門給遠在米國的邵英雄打了電話,電話中,不光說了有關《風聲》電影票房的事情,還提了有關電視劇部的動作。

王京華認為,華宜電視劇部太過於依賴大臺,從2004年國內開始推出的4+x政策在近些年頻頻讓與其他上星衛視合作的小投入電視劇收穫頗豐,而英雄華宜還在央視、哲江、湘南三臺之間轉的策略有些不妥。

4+x政策可不是4+1或者4+2,而是指一部電視劇可以同時在四家上星衛視上播出還可以此期間在幾家地方臺播出。這種策略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小投入電視劇回報值增大,越來越敢於花大價錢請大牌打造只靠大牌、不靠劇情、不靠題材的電視劇,於是,國內演員價格越來越高。

有一項數據表情國內電視劇演員片酬的增長幅度之大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2005年拿1萬片酬的演員到了2014年至少要價30萬,要知道2005年演員的單集最高片約可沒有超過20萬的,2014年可有的是80萬一集的演員;這組數字對比的是劇組燈光師。劇組燈光師在2005年單集酬金8000,到了2014年,拿8000收入的依然佔據很大一部分比例。起碼在70%以上!

這組數據是什麼意思呢?

一個健康的劇組,指的是劇情、題材都比較出彩,演員搭配也有大中小三個級別的劇組,這種劇組的演員片酬最多佔據總投資的40%,這樣才有錢往其他地方砸。現在變成了什麼樣?劇組演員片酬佔了70%,加上國內題材不開放,讓製作方只能從製作費用上節省。在演員身上砸大錢,直接讓大牌主演的製濫造劇橫飛一部劇裡很可能有三到四個大牌,動不動還出來一些大牌客串。

錢都讓演員給賺走了。那如何保證其他方面的質量?還要不要宣傳,要不要際費用,這些必花的錢都花了,哪有多餘的錢去考慮其他方面的製作成本?

指望國內也拿膠片拍電視劇。扯淡!

對此。邵英雄表示了拒絕,他也有關於自己的考慮。

是,脫離開央視、湘南、哲江很可能讓電視劇產出更多的錢來,可現在華宜的電視劇已經不少賺了,更何況這三家的關係是那麼好走的麼?英雄華宜離開倒是簡單,等一劇兩星的政策下來,你要是還想回來,那才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與這三家的關係相比,邵英雄寧願選擇一直跟隨在收視人群較固定的大臺後面站隊。不然等一劇兩星的政策在2014年出了定論,品劇之間拼的還是每個大臺的固定收視群體,就像是視頻網站拼的是用戶群一樣。

其實公司製作電視劇,電視臺購買這種環境本身就不完全合理,作為購買方的電視臺不管你用多少成本,他們想的肯定是壓價,價格越低他們才越高興,作為製作方會想方設法的抬價,這就造成要是買入了收視率低的電視劇,電視臺是要承擔100%的風險,因為沒有一家公司會和電視臺簽收視率合約,那還不如在劇情、題材都差不多的情況下購買大牌更多的電視劇,起碼有粉絲群的收視保障。

電視臺的決策令製作公司向大牌看齊,反正進入這個圈子的錢越來越多,製作費用越來越高,請幾個大牌又怎麼了?

到了大牌這就變成了每天都有這麼多片約,幹嘛不漲價?憑什麼不漲價,有錢不賺王八蛋。

相比米國,米國大多數電視臺是靠自制劇打天下,電視臺直接簽約藝人,製播一條龍,堪比洗澡、按摩、ktv一體化服務,他們在無形中降低成本,起碼省去了製作公司抬價的空間。如此一來,他就得為收視率負責,他就得製作良,因為不良的都在一季之後因為收視率低下給砍了!

英美劇同樣是存在垃圾劇的,關鍵就在於電視臺季播制度讓他們一刀切的只留下了收視率高的品。

在電話裡聊到這,邵英雄也頗有些無奈,可他寧願一劇兩星的政策提前到來,讓更多的聚集題材能在不同的電視臺上播放。可惜,在一個題材並不開放的社會里,製作電視劇本身就有了限制,在這種限制下,可不就剩下拼大牌了麼。

王京華聽到這也很有觸,掛掉了電話以後,對於這件事閉口不提,將力縮回到《風聲》的票房市場,《風聲》在國內市場依然堅,第二週過後,以一億一千萬的票房讓你所有人都看到了電影破兩億票房的希望,畢竟這才到了第二週,而且,從票房漲幅程度上來看,《風聲》這部電影的票房縮水並不算太大。

第三週,一億四千七百萬,第四周,一億八千萬,第五週,兩億一千萬!

五週票房過兩億,還均以極小的幅度下滑,這就說明了在盜版從第二週中旬就開始進入市場之後,還是有很多人願意花錢買票走進電影院。

為什麼?

因為王京華曾經說過的那句‘你也許收穫不了票房分紅,但是你一定會收穫華人在國際市場上的一次勝利’奏效了,被這句話所觸動的人第一次選擇了支持邵英雄對戰整個米國媒體,他們願意為這場戰爭放棄盜版,哪怕這並不是所有人的選擇。(未完待續。。)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