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別擔心。”我對著暖暖笑了笑“北京安全了。”
“早叫你做好心理準備了。”暖暖瞪我一眼“現在卻一個勁兒瞎說。”過了居庸關,沒多久便到八達嶺長城。看了看錶,還不到11點半。
老師們說先簡單吃碗炸醬麵填填肚子,吃飽了好上路。
(吃飽了好上路這句話聽起來很怪,要被砍頭的犯人最後都會聽到這句)吃炸醬麵時高亮打開話匣子,他說小時候母親常常煮一大鍋炸醬,只要舀幾勺炸醬到麵條裡,攪拌一下,唏哩呼嚕就一碗,一餐就解決了。
“平時就這麼吃。”他說。
我突然想到從下飛機到現在,一粒白米也沒看到,更別說白米飯了。
地理課本上說:南人食米、北人食麥,古人誠不我欺也。
搭上通往南四樓的南索道,纜車啟動瞬間,暖暖笑了。
她轉過身,跪在椅子上,朝窗外望去,勐揮揮手,口中還唸唸有詞。
“坐好。”我說。
“初次見面,總得跟長城打聲招呼,說聲您辛苦了。”暖暖說。
“你…”
“長城我也是第一次爬。”
“早叫你做好心理準備了。”我說“現在卻一個勁兒瞎說。”
“你才瞎說呢。”暖暖又轉身坐好。
下了纜車,老師們簡短代要量力而為、不要逞強、記得在烽火臺碰頭。
我向遠處看,長城蜿蜒于山嵴之上,像一條待飛的巨龍,隨時準備破空。
往左右一看,兩側城牆高度不一、形狀也不同。
高亮說呈鋸齒狀凹凸的叫堞牆,高約一米七,剛好遮住守城者,這是抵禦外敵用的,堞牆有巡邏時瞭望的垛口,垛口下有可供箭的方形小孔;矮的一側只約一米高,叫宇牆,就像一般的矮牆。
“宇牆做啥用的?”暖暖問。
“巡邏累了,可以坐著歇會。”我說。
“別瞎說。”暖暖說。
“人馬在城上行走,萬一摔下城了可糟,這宇牆是保護用的。”高亮說“而且宇牆每隔一段距離便有道券門,門裡有石階讓士兵登城下城。”我用尊敬的眼神看著高亮“來北京後,我沒事就來爬長城。”他說。
我們一路往北爬,坡度陡的地段還有鐵欄杆供人扶著上下坡。
順著垛口向外看,盡是重迭的山、乾枯的樹、雜亂的草,構成一片荒涼。
每隔幾百公尺就有方形城臺,兩層的叫敵樓,上層用來了望或攻擊,下層讓士兵休息或存放武器;一層的叫城臺,四周有垛口供巡邏與攻擊。
高亮說現在叫的南四、南叄、北叄、北四樓等,都是敵樓。
“我們要爬到八達嶺長城海拔最高的北八樓。”他說。
暖暖畢竟是女孩子,體力較差,偶爾停下腳步扶著欄杆口氣。
有時風吹得她搖搖晃晃,高亮說這裡是風口,風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