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人氣可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於鼐聲最近在河西大學頗出了些不小的風頭。

他辛苦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大周后》終於出版了,出版他書的,是鼎鼎大名的翰墨文化公司。

他這本書寫了半年的時間,受肖飛在利方在線連載《第一次親密接觸》的啟發,他後來也將自己的書發到了網上去。

這本書上傳之後就受到了一部分網友的追捧,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後來,他主動聯繫過多家出版社,想要出書,但都沒成功,於鼐聲一度心灰意冷。直到有一天,翰墨公司的一名編輯就找到了於鼐聲,跟他商量簽約出版的事。

當時,於鼐聲的想法很簡單:能把自己的作品不花錢出版掉就是一大勝利了。

至於稿費什麼的,有沒有都沒什麼關係的。

他之所以這麼想,是因之前他找的那些出版社在跟他協商過書的事時,無一例外地想讓他自費出書,還美其名曰合作出書。

對於不知名的小作者,一般出版社都不肯冒風險幫其按正常途徑出版作品,他們會千方百計地想要轉嫁風險,讓作者承擔出書的成本。

作者需要承擔的這個費用多則上萬,少則數千。

這可不是一筆小錢錢。

所以,於鼐聲到了最後,其實對自己的作品已經有點不抱出版的希望了。偏偏就在這個時候,翰墨的編輯找到了他。

那位編輯告訴於鼐聲,《大周后》這部小說可讀還是比較強的,包裝得當的話。應該能得到一部分讀者的喜愛。

所以,翰墨決定要幫於鼐聲將此書出版。

而且。他們還為於鼐聲開出了兩個稿酬方案:一個方案是稿費千字30元,《大周后》賣斷於翰墨公司十年。按這個稿酬方案,於鼐聲可得到稿費八千多元;另一個方案是以版稅的形式支付,翰墨按照5%的版稅及小說的銷量支付於鼐聲稿酬。

於鼐聲猶豫很久,跟父母商量之後,選擇了第一個方案,當即就拿到了八千多元的稿酬。

這筆錢比他父親一年的工資都要高上不少。

一家人很是高興,於鼐聲也是成就爆棚。

11月28,《大周后》上市。這一天,學校的校廣播站都特別播出了相關新聞。中原市的幾家報紙也都做了相關的報道。

這幾天來,於鼐聲覺得自己簡直就像活在一場無比美好的夢裡。

他走在學校裡,很多學生都會向他行注目禮,美麗的女孩子仰慕的眼神讓他的心都醉了。

老師們也都對他一下客氣了好多,就連繫主任都親自找了他過去,很是勉勵了他一番。

也就在於鼐聲風得意之時,他注意到了魯獎評出提名獎的消息,而河西籍青年作家肖飛獲得魯獎散文獎項提名獎的新聞讓於鼐聲更是羨慕。

於鼐聲野心地想,終有一天。我也要爭一下魯獎、茅獎這些文學大獎。

而華夏青年報邀讀者一同評選讀者心目中的魯獎獲獎作品的新聞也第一時間傳到了於鼐聲的耳中。

這可是個大事件!於鼐聲想,若是哪一天魯獎、茅獎這些國內文學大獎將由讀者來評出,那對於資歷淺薄的年輕作家們來說,肯定是益處多多!

華夏青年報是國內最有影響力的青年報紙。這家報紙搞這麼一出,背後有沒有更深刻的意圖呢?

於鼐聲這麼想著,決定自己一定要參加華夏青年報的這個活動。用心選出自己認為最應被授予魯獎的作品。

他認為,自己這也是在為自己爭取權益。

於鼐聲好不容易搞到了一張刊載有調查表的華夏青年報。對著七個單項獎提名作品名單他研究了半天,發現這名單上自己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作品是沒有看過的。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