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第345章大乘佛教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所謂佛道之爭,爭奪的便是佛與道在洪荒之的正統地位。

若是之前,西方立佛教,元始說不得還想阻止一二,但如今以他的修為,早已看破了,多一個佛教也沒有被他放在心。

大道之爭,佛道二教爭的其實並不只是正統地位,因為佛本是道,二聖還是從玄門道教分離出去的呢,有什麼好爭的,其實更多時候爭的是洪荒氣運。這點氣運對他如今來說,已經作用不大了,他也不屑去破壞佛教成立之事。

不過,雖說氣運對他無甚大用,但對於他門下弟子卻有大用,元始眼珠一轉,心便有了想法。

西方二聖的佛教是必須立的,因為他們成聖之時,曾立誓向天借功德,如今立下佛教,便是為了完成誓言,是故天道並雖然會降下一些考驗,但並不大,以二聖的修為,能夠輕易完成這些考驗,成功立下佛教。

果然,天地間一股巨大威壓降臨,壓向那虛空的菩提巨樹,想要將之壓垮,但這並未堅持多久,便被二聖破去了,最終,二聖成功經受住天地考驗,得願立教。

“如是我聞。一切佛在舍衛國,袛樹給孤獨園,與大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

“時長老須菩提…”

“…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一陣佛音傳唱開來,以此經為佛教之本,接引聲音宏大,傳遍整個洪荒三界。

所有蒼生、無盡修士、無數大神通者紛紛仔細聆聽聖人講道,接引此番講佛家義,其蘊含著無盡大智慧,有著無數佛門妙法神通,乃是佛家立道之基所在,玄妙無窮。

聖人講道,自然是非同凡響。

但見西牛賀洲蒼穹之,霞光萬道,佛光億萬,瑞彩千條,禪音無數,紫氣千丈,在那無盡祥雲籠罩之,接引聖人端坐於虛空之,身下自動化出大道金蓮,口滔滔不絕,宣講佛道經典妙法,為天下蒼生開啟靈智,給他們內心深處埋下一顆佛種。

佛種埋下,算他們現在不拜入佛教,但後有機會,隨時間的逝,定然也會茁長成長,為眾生開啟一顆向佛之心。

接引聖人腦後一道道神光繚繞,化為一道道佛家神輪,有智慧之光,功德聖光,普渡之光、慈悲之光、寂滅之光…

光輝灑下,讓無數修士頗有種立地頓悟的覺,但是差那麼一點,讓人心癢癢,甚是不捨。

“佛道果然妙法無邊,自有其獨到之處,我當學之。”

“佛道之蘊含大智慧,大超脫、大寂滅之法,若生能夠學會,我突破在望啊。”

“這佛道修行果然另闢蹊徑,神通之更是專門剋制魔修,我一定要學習。”

“我早已是大羅金仙圓滿,但卻始終不能突破準聖,這西方舍利大神通無需先天靈寶亦可斬屍,很適合我這種人…”

“…”接引的聲音宏大無邊,傳遍洪荒大地,許多修士,特別是散修或者貧窮的修士,都紛紛生出向佛之心,打算待佛教成立之後,便去拜入佛教。如此既能得到二位聖人的庇佑,又能學到大神通,何樂而不為?

元始搖了搖頭,佛教能夠在時間長河之存在無數年,而道教卻逐漸落寞於歷史之,這其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佛門的蠱惑神通非常了不起,雖說獨闢蹊徑,但只要笑到最後,不管是什麼,都沒人會說其不是。

佛教初期的教義是眾生平等,人人可以成佛做祖,而且還有許多其他好的教義,但隨著時間的逝,每個人領悟不同,亦或者被後人曲解,一代代傳下去,佛教經義早已變了味,不似最初。

總之,前期的佛教教義雖有瑕疵,但也無甚大礙,但後期的佛教,元始便不敢恭維了。

佛教已立,氣運之爭算你不去參加,也無法避免,這是東方玄門與西方佛教的爭奪,元始雖不想如此,但為了東方,或者自己闡教,也要參與到其。

“佛教,立”最後,隨著一聲大喝,響徹十方諸天,三界星空,宣告佛教的成立。

“自今以後,西方教已去,唯有大乘佛教,我為阿彌陀佛”接引雙手合十,大聲道。

“我為準提佛母”準提聖人亦是如此。

話音一落,天地立刻生出應,梵音響徹洪荒三界,兩者頭頂長髮自動脫落,身道袍換一身僧袍,腦後功德金輪護體,一身道家修為立刻換成佛家之力,給人一種慈悲之

“阿彌陀佛,我為佛教釋迦牟尼佛,如來佛祖”這時,一尊全身金光大盛,禪音環繞,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地下,唯我獨尊的巨大金身影從西方天地間緩緩升起,浩大無邊,佛光普照諸天。

這正是接引聖人執屍轉世之身,如今已經覺醒,修為一舉恢復到準聖圓滿,成佛做祖。

“嗡嗡嗡——”虛空一顫,嗡嗡作響,隨即,於西方靈山之,顯化出一片浩大的金氣運之海,雲霧濛,一條金氣運神龍在氣運海遨遊穿梭,歡快吐著氣運所化的雲霧。

“佛道當立,以十二功德金蓮鎮壓氣運”阿彌陀佛翻手間取出一座金蓮,扔到空的氣運雲海之,金蓮迅速變大,化為一株金蓮花,紮於雲海之,蓮葉搖曳,散發出莫名道韻,氣運所化神龍繞著金蓮歡快遨遊。

“嗡——”頓時,虛空一顫,滾滾道韻向外擴散開來,道音響徹之際,無數佛陀、菩薩、羅漢影像在面一一閃現,有的已是實質,而有的卻只是一道虛影,同時西牛賀洲的無盡氣運向著氣運雲海匯聚而來,注入十二金蓮之。

“滾——”突然,一聲大喝聲從太華山頂傳出,隨後,諸神只見一片黑霧遮天,一條猙獰黑龍顯現,朝著西方金龍一聲長嘶,身旁,一朵十二黑蓮花搖搖曳曳,散發著黑滅世的氣息。

那是十二滅世黑蓮頓時,太華山劫魔殿統治範圍之內,氣運回籠,不再向外逝。

與此同時,萬壽山五莊觀空,一本泛起土黃的本出現,發出莫名道韻,鎮壓自身氣運不失。

看到這一幕,阿彌陀佛與準提佛母心苦澀不已,西牛賀洲本身便沒有多少氣運,如今已被佔據了兩處,他們佛教卻是得不到多少氣運,最多也只是與劫魔殿、萬壽山形成三足鼎立局勢。當然,目前看來,是劫魔殿最為強大,萬壽山最弱。

見此,東方諸聖臉多少有些好看了,其餘眾多大能亦臉複雜地看向佛教。

“唧——”突然,一道尖叫聲響起,隨即一道帶著血氣的黑身影閃現,現於佛教氣運之海。那股氣息帶著濃濃的惡與陰暗,更有一股嗜血之意,好似一頭兇惡的遠古兇獸。

那兇獸黝黑的雙眼盯著那正在吐氣運的十二功德金蓮,眼閃過一陣興奮。…: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