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到得意之處,他慢慢睜開雙眼,只見小芬仰望著他,嘴微張著翕翕而動,彷彿那個“好”字已經在嘴邊等了半天,等曲聲一終,跟著就要衝出來似的。
他重新閉上眼。
“一個人一生只要有這麼一次境界就夠了。”他在心裡對自己說。
他很快地就跟小芬成了好“朋友”星初夫婦百分之百地實現了他們的諾言,儘量替他們父女安排接觸的機會。他教她練琴,為她補習英文,跟她研究文藝作品。他發現小芬除了繼承了她母親的外表以外,在情上跟他更為接近。為了娛樂小芬,連帶引起他創作的慾望。他寫過兩篇小說——為了小芬這個唯一的讀者。第二篇小說中,他故意在情節上留下一個漏
,小芬讀完第一遍,就為他指了出來,這使他愈發
到快樂。
每到黃昏,他就坐立不安,這使他記起當年追求挹芬,每天下午等候郵差的滋味,於是往往一個人溜了出去,沿著大路去接小芬。但等一發現她的影子,倒又有些莫名其妙的害怕,故意避了開去,兜一個圈子,作為不期而遇,然後一路聽她談論學校裡的情形。
他覺得時機已經成了,可是不知道應該採取什麼步驟。
星初夫婦也從不問他,看樣子他們希望最好能一輩子保持這樣兒。
這一天他開始寫第三篇小說。以一個女學生為主角,故事可有兩種絕不相同的結局,他想到可以跟小芬來研究一下。
一想到這裡,他在目不可見的一瞬間,獲得另一個故事的綱要,構思片刻,就得到很完整的結構。
這是一個現實的故事,他希望小芬能成為主角。
“小芬!”這天晚上做完功課,他很高興地說“我今天又想到一個故事,可以寫成一篇很好的小說。本來想寫出來給你看,但是有一個原因——這原因回頭再講——我想先講給你聽。”
“好。喔,慢一點,我先去給您倒杯茶。”他喝了一口小芬倒來的茶,從容不迫地說:“故事的背景,你不必去管,男主角的名字我還沒有想好,假定叫他×先生好了。”
“×先生在一家銀行裡做事,收入很豐富,是個汽車階級。
他有個非常美麗的太太,這位太太樣樣喜歡拿第一,我們就叫她‘第一太太’好了,‘第一太太’漂亮第一,愛她丈夫是第一,愛好虛榮也是第一,不是第一的汽車不坐,不是第一
的皮大衣不穿…。”
“這位‘第一太太’要不得。”小芬說。
“你別打岔!聽我講完。×先生為了滿足他的‘第一太太’,雖然收入很豐富,還是不夠花。因此,他就盜用銀行裡的公款。等到紙包不住火,查帳查出來以後,×先生關到監獄裡去了。
“這時你猜‘第一太太’怎麼樣?她覺得她丈夫已經不夠第一的味道,就要求離婚。×先生這時候自顧不暇,當然沒有說話,答應了她的要求。
“他們那時候有個兩歲的兒子,‘第一太太’覺得帶在身邊很累贅,就不要那個小孩。結果送給×先生的一個好朋友,連姓都改過了。
“以後×先生出了監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念念不忘他的兒子,但因為打仗的緣故,彼此音信不通,一直到十幾年以後才找到。這時候那孩子已經長大了,長得非常聰明,他的義父母也待他非常的好。可是×先生認識他的兒子,兒子卻不知道×先生就是他的父親。×先生想不出用什麼辦法能把事實真相告訴他的兒子,因為他不知道他的兒子知道了他的真正的父親以後,心裡會有怎麼樣的想法?”小芬很注意地聽著,等他憂然而止,便接下來問:“那麼,您說那×先生是用的什麼辦法呢?”
“這就是我要跟你研究的。你想想看,應該用什麼方法?”
“我不知道。”
“假如你是那個孩子,等知道了事實真相以後,你會怎樣想?”小芬兩隻黑而圓的眼珠,骨碌碌地轉著,好半天才微羞窘地笑道:“我想不出,書上說,寫小說要有生活經驗,我沒有那種經驗,實在想不出。”伯剛失望極了,但是表面上仍舊要把這出“戲”唱完,於是竭力搜索昏亂的腦海,希望能發現一些新的問題,可以繼續談下去。
“不過,”小芬忽然開口“我覺得那個孩子知道了他自己是誰以後,一定不會快樂。”
“為什麼?”伯剛重重地問。
“因為他沒有媽媽。沒有媽媽的孩子,一定不會快樂,我想男孩子也是一樣的。這是我的經驗,”小芬一本正經地說“我想要什麼;或者我有時候覺得害怕,譬如遇見太保,我一定先想到媽,只有學校裡要什麼錢,我才先想到爸爸!”對她那稚氣的老練,伯剛一點不覺得可笑。痴痴地想著,一個被忽略的,但卻是
本的問題被提出來檢討:他要得到小芬,到底是為了滿足他自己的父愛,還是為了小芬的幸福。
“張伯伯,你要來的啊!”小芬用抖顫的哭音說。
“嗯。”伯剛不敢多說話,只有那樣才能保持鎮靜。
“星期五要寫信,星期早晨我就收到了…。”
“好了,小芬,”瑾清趕緊攔著她說“張伯伯做事的地方又不遠,常常會來的。汽車快開了,不要耽誤張伯伯的工夫。”
“那麼,張伯伯再見!”
“再見!”伯剛向星初夫婦匆匆握別,轉身快步離去。忽然又聽見小芬在後面叫:“張伯伯,伯伯。”他站住腳,小芬走近他面前說:“我忘了告訴您一件事,您寫的小說,我拿給國文老師看了,他說寫得很好,要介紹到一家文藝雜誌去發表,問您用什麼筆名?”
“筆名!”他從來未想到過自己這趟下山,會有這一點意外的成就,可是這也無所謂,想了一下,說道:“用柏康兩個字好了。松柏的柏,康健的康。”
“松柏的柏,康健的康。”她照樣唸了一遍。
“記住了沒有?”
“記住了。我再也不會忘記這個名字!”(選自《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天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7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