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說曾經的最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愛看小說,始於上世紀的九十年代。那時,大學畢業分配到某國企宣傳部門當幹事,從事一份企業報的編輯工作。

那時,編輯部的同事均是文學愛好者,他們在業餘時間有的寫詩、有的寫小說、有的寫影評,每話題總離不開文學的領域。

剛出校門且畢業於文科專業的我,本就漫而多情善,在那種氛圍之下,我不可抑制地愛上了小說。

在月明星稀的每個夜晚,我會在柔和溫馨的燈光下如飢似渴地拜讀《小說月報》上的那一篇篇典華章,從一篇篇小說中尋找自己的心聲和寄託,那漫、簡樸而溫馨的生活令我興奮而滿足。

對小說的戀,加上年少輕狂,我開始向報社投一些小故事、小特寫之類的文章,沒想到竟然也陸續地有幾篇見報。受到鼓舞的我開始了當作家的幻想,開始雄心地構思長篇大作。

然畢竟水平有限,經過幾年斷斷續續的塗鴉,我那寫了一半的長篇“****作”仍象我那小說的題目一樣終結於《折騰》。由此,我明白寫“小說”與寫“小故事”那是截然不同的,作家這個誘人的“頭銜”也不是誰都可以輕易地戴上的。

進入二十一世紀,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三十多歲已過而立之年的我,如今每年看得最多的已不再是小說,而是報紙上的市井小故事和新聞特寫,原因在於,如今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已使人很難擁有整段整段的閒暇時間,故事和特寫的篇幅一般都比較短小,所需的閱讀時間不會太長,加之新聞特的要求,這些故事都是真人真事的再現,更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警醒。於是,短小悍的文章成為我們這種為生活而奔波的忙碌社會人業餘讀物的首選。

勿庸諱言,今天純文學質的小說已如下的夕陽,讀它的人們是愈來愈少了。但作為自己曾經的最愛,我對它的眷戀之情依然長存於心。如今不再沉於讀小說的原因不是厭倦,而是有心無力。

但是,對那些自己喜愛的作家的新作我還是一如既往地關注的,如前不久池莉的新作《水與火的纏綿》我就是在兩個夜晚拜讀完的。

在競爭烈的今天,為生存而戰是人生的主題,自己已是很難擁有靜讀小說的那種平和心境。我想待自己退休之後,能夠重拾舊愛…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