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灰撲撲地,鬢角的頭髮都白了,右手握著一大的鐵杖,雖然是個瞎子,但走路步伐穩健,頗有兇惡之態。

這瞎子身後跟著三男一女,一個書生似笑非笑,一副憊懶神氣,全身油膩,衣冠不整,滿面汙垢,看來少說也有十多天沒洗澡了,拿著一柄破爛的油紙黑扇,從馬上跳下來。

一個樵夫大約四十多歲年紀,一身青布衣褲,裡束了條草繩,足穿草鞋,手大腳,神情木訥。

一個女子約莫三十歲年紀,身形苗條,大眼睛,長睫,只是皮膚稍顯糙,但看眉目卻像是個江南的女子。

最後跟著的居然是個小販,比那被稱為三師父的矮胖子高了一些,頭戴小氈帽,白淨面皮,手裡提了一杆秤,一個竹簍。

這幾人倒是奇怪,各行各業都佔全了,獨孤逸不免多看了幾眼,那矮胖子哼一聲到:“看什麼看!”說完,那憨厚小子和這後來的五人均向獨孤逸望來。

獨孤逸趕忙站起來,說道:“幾位大俠有理,見幾位大俠身手不凡,非同尋常,想來定是江湖少見的高人,小子出入江湖,少見多怪,不免多看幾眼,誤怪誤怪。”俗話說,千穿萬穿,馬不穿,那矮胖子聽聞倒是不生氣,說道:“便叫你小子知道下,也算見識過我們江南七怪。你叫什麼名字?”獨孤逸拉過一張椅子,給那三十多歲的女子讓座,抱拳說道:“鄙人姓獨孤,單名逸字,也是剛到這店裡喝點茶水修整一二,這幾位如果不嫌,可坐在我這邊稍作歇息,剛剛聽聞三俠講著天馬的故事,甚是彩,還望三爺繼續說說。”那矮胖子聽獨孤逸一口江南口音,倍親切,於是說道:“你這小子,倒聰明。你且坐下聽我二哥給你說來。”那落魄書生對獨孤逸點點頭,笑了笑,說道:“那在史記和漢書上都寫得明明白白的。當年博望候張騫出使西域,在大宛國貳師城見了汗血寶馬,回來奏知漢武帝。皇帝聽了,欣羨異常,命使者帶了黃金千斤,又鑄了一匹與真馬一般大的金馬,送到大宛國去,求換一匹汗血寶馬。那大宛國王言道:’貳師天馬,乃大宛國寶,不能送給漢人。‘那漢使自居是**上國的使者,登時大怒,在大宛王朝廷上出口無狀,椎破金馬。大宛王見漢使無禮,命人殺死使者,將黃金和金馬都奪了去。”那憨厚的蒙古少年“啊”了一聲,見那落魄書生舉碗喝茶,忙問:“二師父,後來怎樣?”那八個白衣人也出了神,側耳傾聽這二師父寶馬的故事。那二師父喝了口茶,說道:“三弟,你是養馬名家,可知道那寶馬從何而來?”那矮胖子說道:“我曾聽先師說,那是家馬與野馬**而生。”書生又道:“不錯,據史書上說,貳師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馬,奔躍如飛,無法捕捉。大宛國人生了一個妙計,天晚上把五母馬放在山下。野馬與母馬**了,生下來就是汗血寶馬了。靖兒,你這匹小紅馬,只怕是從大宛國萬里而來的呢。”那三十多歲的女子坐在獨孤逸左側,問道:“漢武帝得不到寶馬,難道就此罷手了不成?”書生又答道:“他怎肯罷手?當下發兵數萬,令大將李廣利統率,到大宛國貳師城取馬,為了志在必得,把李廣利封為貳師將軍。但從長安到大宛國,西出嘉峪關後一路都是沙漠,無糧無水,途中士兵死亡枕藉,未到大宛,軍隊已只剩下了三成。李廣利兵困馬乏,一戰不利,退回敦煌,向皇帝請援。漢武帝大怒,命使者帶劍守在玉門關,下旨言道:遠征兵將,有敢進關者一概斬首。李廣利進退不得,只得留在敦煌。漢武帝心想,寶馬得不到,還喪了數萬士卒,豈不是讓外國看輕了我大漢天子?於是大發邊騎,一共二十餘萬人,牛馬糧草,不計其數,還怕兵力不足,又下旨令全國犯罪小吏、贅婿、商人,一概從軍出征,得天下騷然。還封了兩名著名的馬師做大官,一個官拜驅馬校尉,一個官拜執馬校尉,只待破了大宛,選取駿馬。六弟,漢朝重農輕商,你若生在漢武帝時可就倒了大黴,三弟卻可官拜驅馬校尉、執馬校尉了,哈哈!”獨孤逸問道:“敢問二大俠,這贅婿又犯了甚麼罪?”那書生見獨孤逸問話,便對著獨孤逸笑了笑,說:“小子聽得倒是細心。”又說道:“若不是貧窮無告之人,誰肯去做贅婿?強徵贅婿去遠征,便是欺壓窮人了。那李廣利帶了大軍,圍攻大宛城四十餘,殺死大宛兵將無數。大宛的眾貴人害怕了,斬了國王的頭投降,獻出寶馬。李廣利凱旋迴京,皇帝大喜,封他為海西侯,軍官各有封賞。為了這幾匹汗血寶馬,天下不知死了多少人,耗費了多少錢財。當漢武帝大宴群臣,做了一首天馬之歌,說道:’大一貢兮天馬下,赤汗兮沫赭,騁容與兮*萬里,今安匹兮龍與友!‘這詩是說,只有天上的龍,才配與這天馬做朋友呢。”獨孤逸看看那匹紅馬,只覺得這馬傳奇無比,轉頭看到旁邊做的八個白衣人也在打量門外的馬,臉上滿是欣羨之

那落魄書生又說:“殊不知這大宛天馬的驍健,全由野馬而來。漢武帝以傾國之力得了幾匹汗血寶馬,但沒貳師城外高山上的野馬與之**,傳了數代,也就不怎麼神駿,身上也滲不出紅汗了。”書生說完故事,七人談談說說,吃起麵條來。

韓小瑩看了看獨孤逸,說道:“聽你說話像是江南人士,你打哪裡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