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跣足戲靈猿丰神如畫冷言嘲惡客意氣難除且説吳玉燕自那離碧雲莊之後,便匆匆取道回川,直往峨嵋而來。
這來在峨嵋山下,已是深夜時分,玉燕匆匆在山下農家借宿一宵,次
黎明即起,匆匆梳洗後,便沿着山路往金頂進發。
這時天太早,許多人尚未起身,山道上行人稀少,玉燕施展輕身功夫,一路竄山越澗,迅逾猿猴。越往上走,人煙越發稀少,雖然有時遇見山民或僧人,但這些人有的自身便懷有絕技,有的是長年住在山上,自己雖不會武功,但卻見慣了這些會武的高人,便是見玉燕縱躍如飛,也都不以為異,至多不過多看兩眼罷了。
這樣一來,玉燕越發沒有顧忌,更加快了腳程,晌午方過,玉燕已來到金頂後山,遠遠望見萬株松樹,玉燕方才放慢了腳步。
這座大松林以內便是武林中萬人景仰的紫雲庵,靜因師太清修之地。
靜因師太雖然在武林中威名極盛,但其實不是峨嵋掌門人。
峨嵋派乃少林別支,武功注重內外兼修,不過仍以內功運氣等為主,不似少林派專重外家功夫。
峨嵋派門徒多為僧人,當代掌門人乃是“錫瓦殿”主持善持禪師,論起輩份來仍是靜因師太的師侄。
靜因師太在三十年前多在江湖行走,專門除強去暴,手上清除了不少著名的江湖豪客,因此威名昭著,一提起峨嵋靜因師太之名,許多人都要顧忌三分,哪怕是三歲小童,妙齡弱女,身旁只要帶着紫雲庵一塊竹牌,走遍天下也沒人敢碰一碰。當時武林中隱然公認靜因師太為西南武林領袖人物。
近十年來,靜因師太雖然少有下山,但她的徒弟呂曼音卻儼然成為第二個靜因師太。武功之高,和脾氣之怪,俱與當年靜因師太無異,而更有一樁令江湖人物為難的地方,便是當年靜因師太出山時,年紀已有四十多歲,雖然愛管閒事,情高傲古怪,但為人卻極能憐貧恤老,心地又極慈善,待人接物,都極謙和有理,除非遇上大惡巨兇之人,她難得出手傷人的。綠林中人雖然敬而遠之,倒也並不太怕她,乃是知道只要自己行事未過分,靜因師太也並不一定趕盡殺絕的。
這位呂曼音可就大不相同,她不特不像靜因師太那麼慈祥,簡直就有點不講理。綠林朋友有句話,道:“凡是自吹親眼見過呂曼音的人,如果身上沒帶殘廢,那麼就定是吹牛撒謊。”這幾句話多少有幾分道理,因為呂曼音從來下手不留情的。
呂曼音比吳玉燕年紀大不了幾歲,入門時間前後也只相差數年,但功夫卻比玉燕高出許多,一來呂曼音是名武師呂公秋獨女,從小呂公秋便處處留意讓她培育鍛鍊,比玉燕從小受父母溺愛,嬌生慣養不同。二來呂曼音生就一副練武的骨格,便是內行中人所謂“生成練武的胚子”此乃先天生就,非人力所能勉強的。三則玉燕生柔弱,不比呂曼音
剛好勇,這也是她
格上的弱點。有了這三個主要因素,玉燕在武功進境方面和她這位師姐比較便相差甚遠了。
且説玉燕來到松林外面,便停住腳步,先坐在石上休息一陣,方理好雲鬢,整了整衣襟,然後才緩步向林中走來。
原來玉燕知道乃師生好靜,尤其不喜女孩兒家慌慌張張的,再説師姐呂曼音又最愛對她擺出大姐姐的架子,便是平素無事也要挑出些不是來批評幾句。玉燕先前奔跑了好一程,不免有些氣
心跳,自覺臉上泛紅,她怕呂曼音又會批評她內功沒有到家。玉燕一面想着一面走,尚未走出松林,老遠便聽見猿猴吱吱的叫聲。
原來靜因師太養着兩隻猿猴,公的叫做小善,母的叫做小信,這兩隻猴子跟隨靜因師太久,都深通人
,曼音和玉燕二人平
都愛逗
這兩隻猴子作耍,這時玉燕聽得猴子吱吱叫聲,正覺心中一動,跟着前面不遠處又傳來一串銀鈴似地笑聲,玉燕聽出是師姐聲音,便知又是曼音在調
兩隻猴子了。
玉燕走出松林,便見師姐呂曼音半躺半坐的靠在山石上,赤着一雙白足,一雙草織芒鞋在地上。一頭長髮被散在腦後,正仰起臉逗
樹上的兩隻猴子。
那兩隻猴子在樹上跳上跳下,曼音手裏揀了一堆松子,用打暗器的手法向兩隻猴子打擊。小善小信跳躍着用手去接,一面吱吱叫着,似乎欣喜異常,連玉燕走來也俱未發覺。
曼音似乎也全神貫注在猴子身上,竟未發覺玉燕走來。她此時正半偏着頭,玉燕只看得見她半邊帶着笑容的臉孔。玉燕見他們玩得有趣,也沒叫她,便站在一旁觀看。
曼音擲得快,小善和小信也接得很準,接住了便向曼音擲回,曼音又伸手接住打去,如是者來回不已。曼音咯咯地笑着,小善小信也吱吱大叫,玉燕不在心裏暗歎,如果自己能像曼音那樣無掛無慮,消磨山中歲月,那有多好,偏偏如今事情緊在碧雲莊上,手足情深,自己哪能忍心本管,只此一念,不知要生出多少煩惱。這也許是各人福命不同吧。
玉燕正是滿腹心事,忽見曼者用出一手“滿天花雨”十數枚松果同時擲去,小善小信接不住,落了一地,曼音縱聲大笑,一面笑着罵道:“蠢東西,到底畜生沒悟,老學不會,還不給我撿回來呢。”小善小信忙跳下去撿,小信先看見了玉燕,便吱吱叫着跑過來。
玉燕見了這兩隻活潑的小動物,早把一腔愁緒暫時拋去,便笑着先喚了一聲:“曼姐!”呂曼音聽見玉燕叫她,方慢慢掉過頭來,懶懶地道:“啊,燕妹妹,你回來了。”玉燕在心裏暗笑道:你處處要學師父,如今越發連動作和説話的聲調都學像了。可是隻有一件,師父幾時在室外去鞋子過?
她心裏雖作如是想,面上卻不出來,走近前兩步,微微一恭身,笑道:“曼姐,師父好麼?”呂曼音慢慢着上鞋子,方站起身來道:“好。”玉燕又道:“曼姐你好?”呂曼音擺手笑道:“我有什麼好不好,還不是一個樣子,你別再和我説這些客氣話了,自家姊妹,例顯得生疏了似。你過來,我有話問你。”玉燕笑着走過去,曼音依舊
去鞋子,扔在地上,倚着山石坐下。
這時小善小信都捧了一大把松果走過來。曼音揮手道:“去,去,走遠點去玩,叫你們的時候再來。”兩隻猴子一聽,便齊都棄了果子,跳跳蹦蹦地走了幾步,先後竄入林中去了。
玉燕目送它們背影,笑道:“你這算是放假麼,回頭師父要兩隻猴兒做事,難道你去充數不成?”曼音笑着推了她一把道:“你別和我要嘴,我是猴兒,那麼你是什麼呢?”玉燕笑道:“你這人疑心真大,我不和你説了。”玉燕答着話,曼音卻沒理她,只輕輕伸手從她頭髮上拈下一片花瓣來。
玉燕詫異道:“怎的我頭上有花瓣我都不知道?這倒奇怪,是幾時掉上去的呢?”曼音卻沒理她,只撮一呼,一會兒,小善和小信便從林中跳出來。
曼音道:“小信,你去把我昨晚掛在樹上的花籃,替我拿進屋裏去,小善去焚香,把屋子收拾乾淨,放下簾子,便沒你們的事了。”兩隻猴子吱吱叫了幾聲,似是答應的樣子,然後分別跑開去了。
曼音方懶懶地對玉燕道:“昨兒我閒着沒事,編了一隻花籃,我又怕師父她老人家罵我好玩,便把來掛在樹枝上,今兒卻忘了。方才你打從我掛着的花籃下經過,恰好兩朵桃花掉下來,一朵落在你頭髮上,一朵掉在你肩上,可是你俱未留意。”曼音説到這裏,便又笑了起來,然後又正道:“你瞧你還是和孩子一樣的
心,這怎麼可以呢?”玉燕才知道曼音早已瞧見她了,卻偏要故意裝成沒瞧見的樣子,無非是想等玉燕先報呼她,擺一擺老大師姐的架子。
玉燕心想:你這才是小孩子脾氣呢!明明你先看見我,卻要等我來先招呼你。
曼音又道:“我沒料到你這麼快就回來了。你來得正好,這幾有人要上山來搗亂,你這時趕回來,我又多了一個幫手。”玉燕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紫雲庵居然敢於有人到來搗亂,真是説與人聽,也沒人相信的事。但這話出於曼音之口,卻不由玉燕不信,連忙問道:“這是什麼人?既然敢於來紫雲庵撒野,想必也是有來頭的人了。”曼音搖頭道:“倒也不是撒野,是有人想上山來見師父她老人家,這對我很不好。”玉燕奇道:“這就奇了,人家來見師父,和你有什麼相干?”曼音瞪了玉燕一眼,嘟起嘴道:“真是笨人,和我有什麼相干?這些人是來向師父告狀的,説我的壞話,還不相干麼?”她説到此處,才猛然想起這些話向玉燕説了,未免有傷師姐尊嚴,便又笑道:“這些人皆不足道,也不是什麼大事,原是不值得談論的。你倒是説説你回碧雲莊去的情形來聽聽,上次我路上聽到的謠言,到底可不可靠?你的兩位兄長到底打算如何應付這事?想出什麼辦法沒有?”玉燕嘆息一聲,方道:“曼姐,我已經問過兩位兄長了,而且途中我也親自去打聽過來,你聽到的決不是謠言,那姓方的姊弟二人,分明是我哥哥昔
對頭無疑。”説到此處,玉燕略頓一頓,問道:“曼姐,師父如今在地室中麼?我想先見見她老人家。”曼音道:“她老人家的脾氣,你又不是不知,此時正是她老人家用功的時候,誰敢去驚動她老人家?不是找着捱罵麼?”曼音説着看了玉燕一眼,又笑道:“你如想求她老人家管你哥哥們的事,我看倒不如和我商量還妥當些。她老人家未必肯管這筆賬,我呢,卻準保能給你出主意,若是我能夠下山,説不定還能伸手替你管一管,總比你哥哥那些朋友強些。”玉燕皺起眉
道:“曼姐,你這人真是!人家愁死了,你還有心説笑。”曼音一翻身坐起來道:“誰在和你説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