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烏托邦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不喜歡《天路歷程》和《寓言》。最初讀拉•芳登的《寓言》用的是英文譯本,只是簡略地讀了一遍,後來讀了法文的原本,雖然故事生動,語言簡練,但依然無法起我的好。我也説不出具體原因,動物擬人化表達方式永遠無法引起我特別的興趣,也就無心去領會其中的寓意了。

而且,拉•芳登的作品不能發人類高尚的情。在他看來人最重要的東西是自愛和理,其作品中始終貫穿着一個思想內涵,即將個人的道德完全來源於自愛,用理來駕御和控制自愛,就能產生真正的幸福。而我則認為,自私的愛乃萬惡之源。當然,也許我是錯的,拉•芳登對人類的瞭解和觀察要比我豐富得多。這樣講並不意味着我反對諷刺寓言,而是在我看來,沒有必要由猴子和狼來宣揚偉大的真理。

相比較以動物為主角的寓言故事,我更喜歡《叢林之書》和《我所瞭解的野生動物》,因為他們是真正意義的動物,而不是擬人化的。我愛它們之所愛,恨它們之所恨。它們的滑稽逗趣引得我笑不可支,其悲慘遭遇有時也使我一掬同情之淚,其中也包含了許多深刻的寓意,但極為含蓄,使你都意識不到。

我對歷史也有一種偏好,古希臘有一種神秘的誘惑力引着我。在想像空間裏,希臘的天神依然在地上行走,與人類面對面。在我思想深處的神殿裏,仍然供奉着我最敬愛的神靈。希臘神話中的仙女、英雄和半神半人,我不但悉而且喜愛——不,不完全如此,美狄亞和伊阿松太殘忍、太貪婪,簡直無法容忍。我真不明白,為什麼上帝讓他們幹了那麼多壞事,然後再懲罰他們,直到如今我仍然疑惑不解。

妖魔嬉笑着爬出殿堂。

上帝卻視而不見,無動於衷。

《伊利亞特》史詩讓我把古希臘看成了天堂。在閲讀原文前,我對特洛伊的故事就瞭如指掌了。在通過了古希臘文文法以後,便對古希臘文寶藏一覽無餘。偉大的詩篇,不論是英文還是古希臘文,只要同你的心息息相通,是不需要別人翻譯的。相反,人們常常用他們牽強附會的分析和評論扭曲了偉大作品的意義。他們要是能懂得這個簡單的道理該有多好!欣賞一首好詩詞,本不需要清楚其中每一個字,也無須清其詞法和句法的屬。那些有學問的教授們,從《伊利亞特》史詩中挖掘出的東西比我多得多,但我從不嫉妒。我並不在意別人比我聰明,他們縱有廣博的知識,但也無法表達出對這首光輝的史詩究竟欣賞到了什麼程度。當然,我自己也無法表達出來的。每當我讀到《伊利亞特》最彩的篇章時,就到自己的靈魂在昇華,將我從狹窄的生活圈子裏解出來,遊蕩於形骸之外,飄然於廣闊無垠的天上人間。

《伊索德》稍遜於《伊利亞特》,但也為我所喜愛。我努力不依靠詞典註釋,獨自來領會這部史詩,並試圖把自己最喜歡的一些篇章翻譯出來。維吉爾描繪人物的本領如此驚人,他筆下喜怒哀樂的天神和凡人好像蒙上了一層伊麗莎白時代的面紗。《伊利亞特》中的天神和凡人歡快地又跳又唱的,維爾吉爾筆下的人物柔美靜謐,好似月光下的阿波羅大理石像,而荷馬則是太陽光下秀髮飄動的俊逸而活潑的少年。

不要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從《希臘英雄》到《伊利亞特》,在書本里飛來飛去,實在方便。但對我來説,其中的路程也絕非令人愜意的。當他人已經周遊世界幾遍時,我也許還在語法和詞典的途裏筋疲力盡地躑躅,或者正掉進恐怖的陷阱。這陷阱名叫‮試考‬,是學校專門用來同那些尋求知識的學生作對的。類似《天路歷程》最終可能會漸入佳境,但終究太漫長了,儘管途中也偶爾出人意外地出現幾處引人入勝的美好景

我很早就開始接觸《聖經》,但並不能充分理解其內容。現在想起來覺得有些奇怪,曾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的心靈無法接受它奇妙的和諧。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