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必經之路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有些事情,只有經歷了才能真正懂得。
——題記這是很多天以前留得一個題目,卻一直沒有把它寫完。後來,看了一部電影:《成長教育》,腦子裡又冒出這句話,然後想起來也許應該寫點什麼。
《成長教育》和《死亡詩社》算是同一種類型的電影,還有《放牛班的天》。都是關於青
,成長,教育。這三部我是不同的時間看的,看完之後都想寫點什麼,最後都沒有寫。也許是自己太過貧乏吧,所以總覺得無法清楚的表達自己的
受。
我記得n年前,弟弟偷偷跟我說了女朋友的時候,母親很擔心的問我,那是個什麼樣的女孩子。她總是擔心著我們,生怕我們會跌倒會受傷。我常常和她說,跌倒和受傷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她卻固執的想要用她的努力讓我們避免所有的傷痕。母親的心都是這樣的吧因為自己經歷過那些年少的歲月,所以總是守在我們身後提醒著,要小心啊不要跌倒。孩子們卻從來不會記得母親的告誡,總是要跌倒之後才想起來母親說的都是對的。可是,人生不就是這樣子的嗎?我們不自己跌倒過受傷過,是不會知道疼痛的。
同樣是n年前,在類似讀者的雜誌上看到過一個故事,裡面有一句話說,經驗是一種負擔。
我一直聽到的,都是說經驗是一種財富,所以覺得這句話很特別,雖然我不能理解。但是不久之後,我徹底的理解了它的含義。曾經有一個朋友跟我說,成和蒼老只有一步之遙,當我們對這個世間的法則漸漸的
稔,我們就已經漸漸老去。所以飽經風霜的人,才會羨慕那些年少輕狂的孩子,因為他們單純勇敢。
海德格爾在講到人的存在狀態時有用到一個字“畏”劉小楓有用過另外一個字“怕”意思相近,我個人更偏愛劉小楓的“怕”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初生牛犢不怕虎”所以說“怕”是一種經驗的產物,“不怕”是因為沒有這樣的經驗。跌倒過的人才知道疼痛可是知道痛的人就會“怕”疼。寫到這裡,我其實已經陷入了一種自我背離。一方面,我固執的相信,只有自己經歷了才會漸漸的成長;另一方面,我又害怕那些經歷會變成人生的負擔。呵呵。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樣的矛盾。
其實我一直知道,成長有時候只是一瞬間的事情,而那一瞬間可能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我默認了那個代價存在的合理,卻還是希望家庭學校社會等等通過教育的力量來規避它,這又是一種自我背離。比方說《死亡詩社》裡,我就覺得死亡這個代價太過於沉重了。
而《放牛班的天》,就相對符合我的理想。《成長教育》算是介於二者之間吧,結局至少是好的。
珍妮問教育的意義是什麼的時候,我也問了自己,這可能是一個做過老師的人的本能反應說實話,我沒有能夠給自己一個完美的答案。我把自己想象成站在珍妮對面的那個人,我發現自己一樣啞口無言,因為我不知道要怎樣去說服她。但是最後,珍妮發現真相跌到谷底的時候,她想到了老師並且回來找她向她求助,然後在老師的房子裡恍然大悟。也許她終於明白了教育的意義所在吧。
那部片子看完之後,我改了qq簽名。ifyouwantsomething,justworkforit。neverexpectthatsomeoneelsewillgiveyou。這句話是我以前寫下來送給班裡的孩子們的,現在我仍然覺得它是至理名言,寫下來也可以時刻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