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說創作之我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莫言的作品我只看過他的一兩篇短篇小說,所以對他的作品不能說得上理解透徹,只能說自己僅能作一些膚淺的愚見。
我看過莫言的人生簡介,他出生於1956年3月5,所以我覺得在他生命創作的這幾十年來,他見證了中國的成長曆程,也經歷了中國建國以來的一系列動盪不安,而這些恰恰成為他創作作品的素材,他的創作有了很好的寫實
,有了非常殷實的參考價值。
真實而現實,直接吐自己的內心。這是我對莫言小說最直接的印象,也是我對他作品印象最深的一點。《倒立》只是一篇短篇小說,但是非常真實,雖然只是短短的兩千字,一個生活片段,裡面出現的人物也不多,只有七個人,但是卻是我們生活中最真實的片段,也是反映當代社會的直面反映。雖然只有一頓飯的時間,但是反映東西的不少。另外,在這篇文章裡,一覽全文,都是人物的對話,雖然沒有直接描寫人物心理,沒有表達人物所想,但是在他們的言語中,我們可以揣摩他們的內心,他們的意圖。
從讓坐,討論喝什麼酒,誘蘭英喝酒,到表演倒立。事實上,可以說,裡面人物圍繞裡面唯一的女謝蘭英而寫,而倒立一詞作為作品名也是源於她身上。而我也只是用幾筆帶過,寫的內容很少,很明顯作者創作出來的“我”只是純粹地把它作為一個鏡頭,在文中的任務只是把這一頓飯真實地記錄下來。讓我最
慨的是,裡面的這幾個情景有一個細節是“小茅房”作為蘭英的丈夫並沒有把蘭英護著,反而是把她推出去,揭她的底,原因很明顯,因為孫部長對蘭英很有好
,人群裡有一個官人,所以即使是他老婆,他也並不介意把她獻出去。所以在這部作品裡“小茅房”是我最鄙視的人物。而孫大盛在作品裡並沒有展現出傳統小說裡的擺架子,官爺的醜陋嘴臉,反而顯得處事很小心,很會打圓場,特別是在文末,他對“小茅房”說:“老同學,我敬你一杯,希望你能好好愛護謝蘭英…”這特別讓我意外
慨。
作品反映的現實與真實
。與《倒立》裡的孫大盛不同,在中篇小說《紅樹林》裡,小說裡的故事人物都是作者記憶裡的中學同學,而故事正是圍繞著這些中學同學所展開的。女主角林嵐作為一名生活奢華的女副市長,她經歷的不僅僅是飯桌上的一個片面,而是一個真實的副市長,或者一個女強人這類人要面對的真實的社會情節,但事實上她又是一個可憐的女人。她要應對著各種人的折磨,凌辱,甚至要應對著變態呂超男的戲
。莫言塑造的這個形象具有一定的現實
,但是我個人也會思考著這種真實在另一方面是否有所誇大了呢?
另外,莫言在小說裡會表達出個人對社會現實的理解。
“那時候我們學校跟全中國的學校一樣,男生和女生之間,老死不相往來。其實,我們心裡對好看的女生充滿好。”
“女生就像磁鐵,我們就像鐵屑。但是我們故意偽裝出對女生深深厭惡的樣子,見了她們本不搭理。女生呢?女生對我們男生其實也很
興趣。但她們也偽裝出對我們厭惡至極的樣子。”這一點我深深地表示贊同。可見,莫言在小說裡,直面地表達了現實生活的真實
,他用文字在作品中把這種真實毫不顧忌地披
出來。
語言非常優美。
“我只能躲在暗影裡咬牙切齒,讓妒恨的毒牙咀嚼自己的心。”
“我的心立刻就醉了,立刻就碎了,親愛的,我的心,我的肝,我的肺,你千萬不要對我說客氣的話,我像一股冰涼的空氣,封住了她的嘴巴。”
“她的頭髮真是好,繁茂得好像一蓬生長在沃土裡的鳳尾草。”這些優美的語言在我以往看過的部分作品中要麼就單調乏味,要麼就陳詞濫調,然而像莫言小說裡的這樣語言優美,讓人耳目一新的並不多。這種優美的語言讓我讀這部作品時也不自學放慢速度,細細品味著這種語言。
寫作思路獨特新穎。在《紅樹林》裡,有另一點是很值得覺得的創作方法:用作者塑造的“我”的回憶,與現實相互錯。在回憶中
入現實情節,在現實中
入回憶故事,使得故事既在進行,又補充故事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