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小說一個作者一種目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少年時代,讀了許多中國當代小說。我曾經被那種真誠湧動的清泉般純淨的情打動過。如今,它們都或深或淺地存留在我的記憶裡。有一篇小說尤其不能忘懷,那就是《我們已不年輕》。
《我們已不年輕》——撲面而來便是一股直面現實的勇氣,使我喜歡。反覆閱讀之後,少年的心靈仍是動。
當時我讀到的這篇小說是刊登在八十年代的一本《收穫》雜誌上的,後來我在書店裡曾見到這篇小說出了書。當那本《收穫》遺失在一位好友的手中後,我馬上到書店裡去尋找那本書,可是,已經賣完了。多麼可惜呀!我再到哪裡去找那樣的一本書呢?這麼多年了,我再沒有機會讀到它。如今再翻看當初我摘抄下來的一些句子,已不能從那些片語只言中清晰地憶起小說的細節,可是,那篇小說形成的總體印象總在低首凝眸的時刻湧上心頭。
《我們已不年輕》這篇小說的作者是嚴平,這麼多年來,我只讀到這位作者的這麼一篇小說,我常常因為回憶這篇小說而揣想這位作者。我想他(她)如今也許已是一位作家了吧?這些年來,他(她)一定又寫出了許多文章,說不定會有那麼一天,我能在書店的書架上看到他(她)的另一本書。
《我們已不年輕》中有一首男女主人公為攝影作品題的名為《希望》的詩:彷彿什麼都有了/可心還在不斷地追求/在人生的道路上/希望永遠在誘惑地招手/也許一切努力都只會帶來更多的痛苦/也許生命會在尋找中徒然逝去/能有那麼一天嗎/你終將自己的世界佔有。
在許多個需要表演節目的場合,我總是朗誦這首詩。每當朗誦著它的時刻,我的心頭會浮起許多事,因此,對那位作者又多了一份惦念。
一個能寫出這樣詩句的作者應該有一種堅韌的神,有一份對美好人生的執著追求,有一顆純淨的心靈。無論紛繁的世事如何糾纏,無論歲月的風雨如何吹打,那樣的心靈應該總是美麗的。
那樣的作者應該能寫出更好的文學作品,應該能夠深深地打動、長久地影響許多人。
在《我們已不年輕》這篇小說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人物的目光。
男主人公陽峰黑白分明的眼睛裡的目光。女主人公冉妮清澈明亮的眼睛裡的目光。那目光中著成年人對人生執著的追求,對事業不懈的努力;那目光
織著希望,那目光中也隱藏著潛意識裡的因心靈相通而不可避免卻又註定無望的愛情,那樣的目光使我
動。
那目光在心中陪伴了我許多年,它使我提醒自己,女人在婚姻之外還要有自己的事業,它使我提醒自己,無論歲月如何逝人都不該只是一味地隨波逐
,而該擁有一顆純淨的心靈。那份純淨在一個人的目光中自然地
是多麼的打動人心啊!
我曾在茫茫人海中尋找過那道目光,可是,那樣的目光實在很難尋找,於是,那目光便始終埋藏在我的心底。
據作家鐵凝在散文《沉澱的藝術和我的沉澱》之中的觀點,今
,我若再讀到《我們已不年輕》那篇小說,心情肯定會有所不同,我和小說之間會有更深層的溝通。我很希望能舊書重讀。
如今,我們被指導的閱讀的方向,是一種理的剖析,要琢磨創作的方法,思考藝術風格及
派,考慮創作者的意圖、創作的視角、小說語言的魅力等等,現在的創作者們為了實現超越,為了達到突破,在寫作中不斷地打破傳統的形式,進行著各種各樣的高難度的“技巧
練”真是百花齊放了,可是,真正讓人
動的作品卻不多見了。理論上素樸是一種美,實際中素樸的東西總是單調,這是很難調和的一種矛盾,它充斥於生活的許多層面。
閱讀中,我依然保持著自己的習慣,那是一種的欣賞。因此,我依然長久地惦念著那篇小說那個作者那種目光。